第037章 传承(1/1)
乔升平在任记茶号附近租了一处小院儿,邹师傅如今便住在那里。离斗茗大会还有两月有余,因为要赶在斗茗前研制出新茶,少奶奶每日都往返于乔府和茶号之间。
少奶奶今日惯例直接进入茶师的制茶间,邹师傅和一众茶师正在处理新来的茶叶,经分筛、拣选再加以烘焙也便成了可以投售的散茶。
前两天邹师傅用来实验新方的雨前新叶只制出二两,少奶奶今日过来便是同邹师傅一起鉴茶的。新茶区以采摘手法及焙制手法分开存放,邹师傅不愧是制茶大师,经他手制出的茶,茶形匀称,光韵明显。
茶汤分好,少奶奶小口轻咗,待茶香绕舌又多喝一口,少奶奶面颊微鼓,她双眼半阖,我猜定是茶汤满口留香!我从未见过这般饮茶,但看少奶奶一股清气出尘绝俗,我觉得这样品茗莫名的享受。
茶汤过喉,少奶奶赞不绝口:“香浓,汤色清亮叶底鲜嫩,入口醇厚舌底生津,邹师傅的技艺依依不敢品鉴。”
“你只说炒青茶中能不能一较高下,不往上攀。”
“当然可以!”
“我改了传统炒青茶的手法,改为半炒半烘以炒为主,杀青搓揉后初烘失水,在煽热摊凉,然后入锅炒制、低温烘焙,茶品制成时我已经尝过,此法比之以前香浓且远。”
少奶奶漱口后又尝了其余几种,品茶期间少奶奶同邹师傅说:“大众茶品产量较多,品质虽不奇,但胜在朴素,加以运作也能有不错的回报,今年任记与茶栈的交易就压在箱茶上了,有邹师傅在,任记与茶行签的合同也能多一层保障,依依代任记谢过邹师傅!”
年前任老爷就与茶栈签了合同,今年要茶较多,除去担心今年毛茶收购会遇困难外,任老爷也说外国佬儿不靠谱,还要提防对方毁约,若收好的毛茶砸手里更加得不偿失,毕竟绿茶不宜久存,陈年的品质不鲜,有了邹师傅这手艺,茶品档次提升,若真有情况还能靠品质搏上一搏。
邹师傅并不居功,他面色淡然:“这是我私心,乔少爷谈商道之后我深思许久,之前我对商人有诸多误解,如今想想,商业兴盛才能带动百姓生产,这可是关乎民生的大计!”说着他又豁朗大笑:“哈哈哈……丫头,今年斗茗,就用顾渚紫笋怎么样!”
“失传两百多年的顾渚紫笋”
少奶奶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在灵隐上才惋惜过佳茗失传的邹师傅,今日就变了个戏法出来,大师不愧都是隐世高手!
“不是两百年前的紫笋,是我闲来无事根据流传猜测制出,并非传统工艺。”
少奶奶没有立时回应,她既兴奋又谨慎的问道:“敢问邹师傅,能有几分接近?”
邹师傅斟酌片刻:“干茶可达十分,茶汤、叶底也可乱真,因无人品过真品,所以茶香、滋味不可考究……”
邹师傅并未说完,但我听出了他言外之意——这茶制成了足以乱真!少奶奶自然也听的明白,她秀眉一展:“就用紫笋,我们虽不是传统制法,但希望有幸遇上能人改良,一半传统也需要传承,假以时日,希望顾渚紫笋能重现当日风采,也希望制茶技艺可代代相传,茶饮文化不在出现第二个顾渚紫笋!”
(炒青茶改为半炒半烘,参考华顶云雾茶现代制茶工艺,放在民国时期大家当做传奇来看好了,千万别较真,或者有谁知道民国时就有半炒半烘的茶我就可以大胆写了,嘻嘻……
顾渚紫笋明末清初失传,传统工艺有说是19世纪80年代重新发掘出来,但《中国茶典藏》写的是1哈哈哈!我是找不到文献资料证明了。
写完这一章我才感觉自己写的果然是传奇杜撰,查文献啃书本的我终于干了件不较真的事,感谢大家追文,我凑合写,大家凑合看,笔芯。)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