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六君子联名抗辩(2/2)
乱诏,大率由此。以此加诬,实不其然。汝愚乞去,中外咨愤,而言者以为父老欢呼,蒙蔽天听,一至于此。一旦有外补之命,言者恶其扶植正论,极力抵排,同日报罢,六馆之士为之愤惋涕泣。臣谓二人之去若未足惜,殆恐君子小人消长之机于此一判,则靖康已然之监,岂堪复见于今日邪?陛下厉精图政,方将正三纲以维人心,采群议以定国是,遽听奸回,概疑善类,此臣等之所未谕也。臣愿陛下鉴汉、唐之祸,惩靖康之变,精加宸虑,特奋睿断。念汝愚之忠勤,察祥简之非党,灼李沐之回邪,明示如恶,旌别淑逆,容李沐以谢天下,还祥、简收士心,则国幸甚,天下幸甚。这份奏书,通篇为赵汝愚叫屈,痛斥韩侂胄李石章之奸,强烈要求保救赵汝愚。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六人联名奏疏还未发出,就被国子监的官员知道了。
在这次论救浪潮中,国子监的最高领导李士祥,还有太学博士杨以简都因上书而外放。与众多衙门一样,在官员中,支持韩侂胄的有之,为赵汝愚叫屈的有之,而大部分人却抱着看热闹的态度,你斗你的,与我无关。不论谁上谁下,只要不涉及我,还是照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没有新的国子监,只有两个国子司业当家。得知情况后,两人态度截然不同。一个叫王鹏,明确表示,学生嘛,主要任务就是读好书,不必过问政事,另一个叫汪逵,则认为,太学生也要关心政治,把民情民意反映上去。
王司业说,许多人都碰得头破血流,太学生就不必作这种无畏的牺牲吧。有意见,我们会逐级反映。
汪司业针锋相对,流血牺牲怕什么,做事哪有不付出代价的。纵使因此而获罪,我坚信,也必将象陈东那样青史留名。
状态提示: 第六十一章 六君子联名抗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