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兄弟畅谈(1/2)
太上皇感染风寒
孝皇帝陪游玉津
范祖亮事后才知道,师叔杨文端已于去年八月升任参知政事。杨文端知道,要想办好黄文叔的事,只有找左相经煜堂,而找经必先请史家人。他清楚地记得,乾道八年,史浩以保宁军节度使知福州,那时,他还只是个司理参军。因踏实肯干赢得这位前右相的青睐。淳熙五年(即公元1178年),史浩复右相之位,以学养深厚、明达事理,内修政事、关心民瘼为由,荐他入朝。
那时,他才知道,这位史相爷,晚年被高宗父子两代皇帝所器重。
史浩曾为皇太子侍讲,孝宗皇帝在他出朝不到两年,突然想起这位老师,便问同知枢密院事周必大:“好久没有见到史浩了,他一切都还好吧?”
宰执大臣们知道,皇上有起复史浩之意,便称赞史浩厚重有识,为官多年素来赏罚无私、竭尽忠诚,是朝野服鹰的股肱之臣。孝宗听了很高兴,于是,除授史浩为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
有一次,孝宗前往德寿宫,在石桥亭看到一株盛开的古梅,觉得父子俩赏梅没有多少情趣,命内侍宣史浩。
史浩来了,连忙给太上皇和皇上行礼,孝宗赐坐,令他不必拘礼。史浩感激地说:两宫陛下对老臣荣典迭颁,有礼尤加,微臣感恩戴德,没齿难忘。
太上皇赵构十分高兴,“老相公,不必咬文嚼字,今天叫你来是赏梅的。”
这是一株老桩古梅,树形不大,枝条不多,但颇有情趣。主干是棵老树根,枝条上开满粉红的花朵,从整体上看,横斜疏瘦,老枝奇怪,神韵十足,格调高雅。
史浩连声赞叹:“好一株梅花,就象太上皇一样苍劲有力,有朝气,有生机。”
皇上赵眘随声咐和,然也然也。
太上皇哈哈大笑,那老相公还记得朕作过的梅花诗吗?
史浩听后,堆上笑脸:太上皇的诗老臣当然记得,不过,容我好好想想。
早梅花满枝枝发岸风报春春未彻。
紫萼迎风玉珠裂把盍未黄莺结舌。
“难得老相公还记得,官家,今日要与老相公痛饮一番。”
“儿臣谨遵太上皇旨意。”孝宗恭敬地回应。
史浩手捧酒壶为两宫皇上倒酒,君臣三人很快就有了醉意。小内侍轻声提醒:“史相公,少酙一些。”孝宗听到说:“满酌不妨,当为老先生一醉。”
孝宗赐玉带、金合、紫尼罗等,太上皇赐御书四幅,史浩乐不可支,满载而归。
这年秋天,太上皇,因感染风寒而一病不起。
孝宗皇帝得知,连忙召见德寿宫内侍押班孙士凯垂询,孙士凯禀告:太上皇重阳那日受风,以致圣体违和,不过有些头痛、鼻塞、咳嗽而已。太医亦云,此系外感淫邪,卫表失和,吃几副方子,应无大碍。
不料,几日后,并无好转,且越发加重。孝宗急了,降旨内班都知张德海:起驾北内,朝见太上皇。
高宗禅位后,搬出大内,居住在德寿宫。此宫在临安城北,富丽堂皇,规模不逊皇宫。而孝宗皇帝的宫殿在城南,故有北内、南内之名。
关于太上皇抱恙,话得从头说起。
九月初九,乃一年一度之重阳节,按事前约定,日禺时分,孝宗皇帝、谢皇后携太子、太子妃,并率宰执大臣和侍从,来到德寿宫前,迎候太上皇、皇太后等,一同临幸玉津园,登高望远,观赏金菊。
约莫半个时辰,太上皇、皇太后以及刘贤妃、王才人着便服走出宫门。銮仪盛容,环珮铿锵。太上皇虽须发尽白,步履蹒跚,但精神抖擞,看到皇上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长袍,腰束金玉宽带,由衷赞道,“官家今日好威风啊,”孝宗应声致谢。又见太子、太子妃,还有丞相、参知政事、枢密院使一干人等,均笑容可掬,躬身致礼,格外高兴,遂向孙士凯示意,孙士凯随即高声叫道:“起--驾。”
玉津园位于京城东北偶、嘉会门外,是一座景色极佳的皇家园林。园内佳木葱笼,鸟语花香,地势起伏而开阔,是郊游、试射的好去处。
一行人浩浩荡荡进入玉津园,众人下轿。一阵金风扑来,顿觉神清气爽,芳香怡人。孝宗走上前去,扶着太上皇,轻声问,“太上皇近日可好?昨日送去的荔枝合口味不?”
“甚好,甚好,官家也不必太过操劳,众多政事可令宰执去处置。”
园内有御菊苑,各类菊花竞相开放,五彩纷呈,空气中飘散着缕缕清香,十分的娇艳可爱。
半个时辰后,孙士凯又高声叫道:
“诸位宰执大臣,太上皇口谕:值此重阳佳节,金菊竞放,君臣同乐,乃我朝之一大盛事。有诗词佳作者尽可呈献上来。”
不一会,签书枢密院事经煜堂填首《鹧鸪天》奉上:
金菊枝头凌霜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散幽香,醉里看江南。
身行健,且加餐,舞裙歌板君臣欢。
黄花玉朵相牵挽,付与时人竞相看。
内班都知张德海传官家圣旨:
“赏签书枢密院事经煜堂紫金鱼袋一件。”
此时,一身材高大、绯色官服的官员跪倒在地,“臣虽是武官,不擅诗文。但良辰美景,君欢臣悦,着实令微臣欢欣异常,欲诵臣曾祖忠献公的诗为太上皇、官家助兴。”
太上皇一看,乃吴太后外甥、知阁门事韩侂胄,大为兴奋。“韩爱卿平身,魏郡王韩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