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濑户内之声》如何?(1/2)
施戈琪和山本不解地问:“吉田家还需要增长名望?”
经过今天的见闻,吉田家在他们看来,毫无疑问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可这样的怪物,竟然还要更大的名声?
田利成说:“与其说是增长名望,还不如说是希望得到“名”所带来的利,或是给家族产业另找一条出路罢了。”
听到老田的话,大小姐的表情有点失落:“利成,是因为老龄化,少子化的缘故吗?”
老田点点头,女孩说到点子上了。
虽然长者口头上只说了希望女儿能为吉田家带来更多的名声,可在对话的最后,他竟然郑重地对田利成鞠了一躬,并说了一句“三郎有心的话,吉田家的产业以后也请多多帮衬”的话。
这个所谓的“帮衬”弹性太大,怎么个帮法,帮到什么程度,吉田元友都没说,全看田利成的良心和他对吉田槿的感情。
这下老田懵逼了!
吉田家的产业集中在四国,主要由各地的商铺,工厂,地产,大片的山林耕地,以及数十艘各型号的近洋远洋渔船构成。
这些都是重资产,实体经济,本就不是田利成熟悉的领域。
更何况吉田氏也肯定有投资领域的专家,别的不说,吉田槿就是金融系科班出身,田利成也不想到专业人士面前去卖弄自己半吊子的投资思路。
老田思前想后,竟是对吉田爸的请托束手无策。
他今天一路上的见闻,就是整个高知,甚至整个四国,都处于死气沉沉的状态,自然风光不错,环境也很棒,可问题是街道两旁根本看不到几个人。
他之前没在意这些,因为东瀛的人口原本就朝着几大都市圈聚集。
比如东京都市圈,阪神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三大都市圈几乎占了整个东瀛人口的一半,远离大城市,其他各地都是类似的空空荡荡。
但他从吉田爸口中得到的数据却有点恐怖。
2005年,整个四国的人口还有410万,可到了2014年,已经减少至不到四百万了。
经济,人口,发展程度,四国的各个县都在整个东瀛位于垫底的位置,每年的台风灾害更是准时报到,躲都躲不开。
明明距离关东的都市圈很近,四国非但没有借到大城市的光,本地的人口却无时无刻处于流失状态:
年轻人都离开本土前往大城市找机会,留在老家的都是老弱,更可怕的是,这个状态呈不可逆的趋势。
人口减少意味着市场的缩减和劳动力的缺乏,更何况四国减少得最快的,是代表着未来的青壮年人口?
老的细胞慢慢死去,却得不到新鲜细胞的补充。
这对于扎根四国的吉田家来说,和慢性致死无二。
家族营收年年下降却根本找不到扭转的曙光。
田利成说道:“这个任务与其说是伯父交给我的,倒不如说是交给槿的,你是金融系的高材生,经济这块懂得比我们都多。”
吉田槿摇头:“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根本没法逆转。
优质的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资源都在大城市,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也大,我们这里人口流失是必然的。
更何况四国本就先天不足,政府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指望我们有什么用?”
四国多山地,交通不便,除了濑户内海沿岸有些工业地带,其他地方只能靠传统的农林牧渔业支撑,偏偏东瀛的年轻人普遍不愿从事这些辛苦的工作。
大小姐颓唐地说:“你们还记得前两年那部《迟开的向日葵》吗?那就是家里和高知政府一起去找富士台来合作拍摄的。
虽然电视剧上映后,游客多了不少,但是根本没人愿意留在我们这里工作。”
吉田槿透露的消息让在场的几个男人炸锅了,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日剧上。
山本难得兴奋地说:“《迟开的向日葵》?生田斗真的那部?在下特别喜欢里面的真木阳子和木村文乃!”
施戈琪也十分惊讶:“这部片拍得挺不错,我还追着看的,当时就觉得高知的景色真漂亮!”
田利成对这片有点印象,大概讲的是在东京打拼的男主是一个危机感不足却阳光向上的青年,大学毕业后以派遣职员入职,工作七年迟迟无法转正。
因为经济不景气,他突然失业,还被女友甩了。
机缘巧合,他得到了前往高知县当志愿者的机会。
与此同时,自视甚高的医学研究者女主,受命被迫返回故乡四万十的医院,支援当地医疗建设。
男主女主相遇,接下来就是六个青年男女在小镇里的感情纠葛。
总而言之,是一部讲述东京青年前往乡下支援“rb乡村建设”的励志青春偶像剧。
田利成苦笑道:“那部剧作为旅游宣传片倒是挺到位的,作为关爱空巢老人的公益片也不错,但我看后,完全没有想要到四国来生活的想法啊!老施,山本,你们有吗?”
施戈琪和山本面面相觑。
“让我旅游住几天当然是没问题,但是常驻的话就有点……”山本语调平稳地敷衍着。
施戈琪则说:“这里有种就算有钱,也什么都买不到的感觉。当然,如果有个像剧里木村文乃这样的黑富美倒贴的话,我倒是不介意。”
“想得美!”大小姐对老施翻了个白眼,然后对田利成说道:“利成,四国本身就是个死局,你不用放在心上,顺其自然就行。
大不了我们挑几首歌曲,把mv放到高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