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态度(2/3)
属铸造的钱币,这个,仁宗没有动,反而有给多了一点,比如说,当然了,钱什么没有,主要是各种贡品,给苗贵妃不少。当然了,贵妃也向仁宗展示了从赵信哪里得到的各种的礼物,除了镜子让仁宗略微的吃惊了一下,毕竟之前用的都是铜镜,没办法清晰的照出样子,可是现在,这个看起来非常精美的镜子,却把任何细小的地方都照出来了,甚至在众多头发之中的一根白头发,也清晰无比,顺手拔下也是证明了镜子的神奇。
作为皇宫,镜子的用量很大,赵信哪怕是在怎么的财大气粗,也只是给贵妃准备了,给皇帝准备了,福康当然也有,剩下的,就不多了,就给了20面各色的镜子,交给贵妃送礼。
很自然的,在仁宗的要求之下,这20面镜子,都被仁宗拿走了,甚至赵信给贵妃准备的12面镜子,也被拿走了8面,只剩下了4面镜子。
梳妆镜,最大的镜子,摆在桌子上的圆镜,还有便携的手中镜子,其他的都被收走了。
贵妃也知道仁宗是要干什么,身为一个后妃,女为悦己者容,那么镜子,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见识了赵信的镜子之后,对于原来的铜镜,他不能说是厌恶吧,总是感觉到不是那么的顺畅,回来之后,就把这个镜子给替换掉了,全部都摆上了新的镜子。
仁宗一个大男人,再说还有赵信给的一套12个镜子,他要怎么多的镜子干什么,还不是要赐给那些后妃们。
哪怕明明知道如此,贵妃也没办法,这是一个皇帝,他跟普通人不一样。
仁宗走了,甚至没有留下休息,反倒是贵妃,看着手边的这些礼物,枯坐了很久,对于她而言,见到赵信,已经是最大的惊喜了,剩下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贵妃归宁,这个本应该可以引起巨大的轰动事件,因为没有人关注,甚至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避开了这个问题,而渐渐的有些没有人说起了。
不过,在那些宗室们看来,却一直都提心吊胆的,他们以前或许不知道,可是慢慢的,在进入到了继承人的序列之后,哪怕是八九个之中的一个,却也有了向着最高位的资格了,也开始介入到了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之中。
赵信就是假死之后赵昕,也就是仁宗的儿子,贵妃的儿子,贵妃的归宁,就是为了他而去的,虽然说,没有见到仁宗,可是对于他们而言,就如同一把刀,一直都悬在空中。
可是他们没办法,不同于之前的汝南郡王,如果当时赵昕就死了,那么位置一定是他儿子的,因为曾经进入宫中,是用正规的方式,接入到宫中,天然拥有这个优势。
现在,一共有八个人有这个资格,相互制约之下,只要有一个人动了,被发现了,就白白便宜别人。
再说了,之前已经在宗室的玉蝶之中除名的,要先恢复,也不容易。
北宋的政体,是官家跟士大夫共治天下,讲究的就是一个理,合理了,什么都好办,不合理的话,那么,就非常困难的,哪怕所有人都明明知道,为了这个礼,也必须坚持。
这一点,历史上,北宋发生的,也是跟汝南郡王有关系的,赵曙在仁宗死后登基,什么事情都不办,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名称,这也就被称为濮议之争,说白了,这个持续了18个月的争夺,就是为了皇伯和皇考这两个称呼,说白了,就是一字之差。
可是这个一字,代表着法理,代表着制度,这也是大臣们争夺的焦点,哪怕因此,耽误了政坛都无所谓。
这一点的坚持,让这些人有些放心,只要,不继续的恶化,他们不会轻易的动手。
他们不知道,实际上,赵信已经开始动了,用丁海军生产的产品,占据了整个北宋的市场,未来,用工业化的程度,普及热武器,并且推动战舰的发展,哪怕是一个小岛的力量,一样可以压制住庞大的帝国,这就是现代化跟封建社会的明显区别。
朝堂上面的事情,很快就转向了,主要还是放在了辽国,一方面,辽国已经知道了元昊的动向,辽兴宗已经开始回转,10万大军,还有从国内带走的精锐力量,已经到了草原上面,围剿元昊的。
可惜,效果如何,暂时真的不怎么的好说,说白了,哪里是草原,到处都是路,在草原上,围剿一个流寇,真的是不容易。
元昊已经把党项族都给转移了,除非辽国,攻击肃州,否则,他就可以随便的跑,然后找机会,给辽国薄弱地方一番攻击。
这一点,此时此刻的辽兴宗还没有意识到,他甚至还让兴庆府这边的驻军,分出了1万骑兵,前往肃州,在他看来,双管齐下,一定会让元昊授首。
可是辽兴宗没有想到,这回成为了他执政的一个转折点,不但动用了大军,并没有拿下元昊,反倒是之前赚到的,一点点的被吐出来,没有了国土的限制,元昊真正的把游击发挥到了极致,在3个月的时间之中,纵横上千里,大小10多仗,打了就跑,跑了再打,几乎让辽国焦头烂额的,不但没有起到之前的作用,反而是损兵折将的,甚至连大城市,也被打下来了好几个。
更加让辽兴宗没有想到的是,不但元昊在报复,北宋也不怀好意。
从赵信哪里,知道了棱堡的强大作用,还有长弓的低廉成本之后,整个北方禁军,最少是17万人,开始了战略性的换装,而换下来的装备,通过了挑选和选择之后,被人通过商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