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2/4)
革让戴股长成了行里实际上的二把手。韩红星不懂财务方面的法规、制度,但就每月一次在工资发放表上签字,便能看出世道的变迁:刚工作时柜面人员有出纳补助,原因是摸钱辛苦且有风险,因为是出纳补助,只有柜面人员享受到,领导当时也靠每个月工资过日子,收入也低,但却不敢享受这个待遇。
后来改革了,出纳补助被改成岗位补助,既然是岗位补助,则每个岗位的人都能享受到,这个时候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改革了,一个员工对单位的贡献度已不是以辛苦程度论,而是以身份论,身份越高的人贡献度就越高,结果摸钱的人能拿到的补助最少,行长拿到的最多;以前卖债券、奖券的专项手续费只有参与销售的人员有资格分配,后来带着领导一起分,现在已变成销售人员没资格分配,是领导管理有方,所以只由领导们分;误餐补助刚开始只有真误餐的职工有,后来全行人都有,现在变成待遇,只有领导有,真正误餐的职工也不再有资格有;特别是车贴,掌行长每个月享受一千多元的待遇,理论上是补助他自己花钱乘公交车上下班,可事实上连在高中读书的儿子都享受专车接送的待遇;每次职工大会行长总动员大家多吸储多做贡献多挣考核工资,可按要求完成任务后,职工们仍拿每个月几百元的工资,根本无从知晓多挣的考核工资哪里去了。
不指望靠几百元的工资能过上好日子,王书玲总嚷着要找个事做,韩红星便动起脑筋,能想到的方法是租个小门面做生意,先不考虑本钱从哪来,也不考虑d行有规定,职工参与做生意一律开除,只去考察什么生意适合自家做。
踏着自行车大街小巷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开门市做生意要么靠技术含量,要么靠本钱,没有这两样,就只能做赚个劳力钱的小生意,优点是投资小技术含量低,但现在大家都下岗,都做这些小生意,已形成了市场饱和。
出路在于找准经验项目,对于既没本钱也没生意经的韩红星来说,最期望的是找个投资小、能赚钱、市场竞争小的冷门生意做。不过怎可能找出这么个生意来?只能靠平时多关察、多发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到市行去培训时,韩红星抽出时间来满大街跑,突然发现个经营保健品的小门市,里面卖的是各种从没看过的性用品,在黄海镇里从没见过做这种生意的,心想这个就是冷门,看规模要不了多少本钱,可能利润也高。也不好意思久看,更不好意思谈价钱,按货柜上标价掏出一百多元,买个假器具就走,计划是带个样品回家,商量看这门生意能不能做。
“我不好意思卖这种东西,见个熟人还羞死!”王书玲见说要经营这个项目坚决反对。
“还有破货不好意思做的事?那就雇个营业员。”韩红星说出自己的设想。
“那也不行,亲朋好友问做的是什么生意你怎答?被可儿看到这些东西如何是好?还有这种乌七八糟的东西哪有人买?”王书玲问出一连串问题。
“是好东西就有人买,先让我试试看这乌七八糟的东西好不好。”韩红星说话间按倒对方,将买回的东西派上用场,边试用边问:“东西好不好?”
“那种能通电带振动的才爽。”快意间,王书玲发表评论。
“你怎知带振动的爽?在哪尝过爽滋味?是不是又偷人?”听到此说,韩红星顿时警觉。
“说句话就偷人?录像上没看过?再疑神疑鬼就结束!”王书玲训斥完韩红星道:“这种生意就是再冷门、再赚钱也不准做,别总想当老板发财,弄不好连本钱都亏光!徐霞请我到她才开张的啤酒屋当收款员,每月底薪五百元,生意好提成不封顶,明天就上班。”
“她请你去上班怎不跟我说?”韩红星听她训人的底气足,不敢再怀疑她,只得提出新的问题。
“我就跟她将关系处得比你还好,看她还好意思跟你做见不得人的事。”
第二天,王书玲顶着正午的太阳到啤酒屋上班。徐霞将啤酒屋开在人民路边的一条巷子里,几间门面外表简朴,只收拾干净后在门楣上横一个木制的招牌,黄底绿字写“啤酒屋”三个字。跨进门去,待了许久才适应其中的晦暗光线,里面很冷清,只有徐霞端坐在靠门口的吧台里,对面的吧椅上坐着两个衣着暴露、浓妆艳抹的姑娘,有一个还叼着烟,二、三十平方的大厅里只摆着两组迎客的沙发及茶几,实木的,与墙裙、吊顶及吧台浑然一体,轮番闪烁的昏暗光点使整个大厅显得神秘,让王书玲禁不住问:“这里是卖啤酒的?”
“啤酒屋就卖啤酒?”徐霞见王书玲来很高兴,指着吧台后面的酒架道:“白酒、洋酒、红酒、饮料都有,客人想喝什么有什么,你和我一起照应吧台。”
“这么暗哪有客人来?”王书玲谈自己的观点。
“还没到上客时间,怎会没客人来!”徐霞说话间将王书玲往里引,熟悉里面的格局:大厅往里有一个个包厢,里面统一是软包长沙发和茶几,每个包厢能接待的人数不等,最后面连着厨房,有个中年妇女在忙,徐霞介绍说这里可根据客人的需要提供简单的菜肴。
“怎不用亮的灯?”王书玲熟悉环境时,将包厢里开关全打开,才只能隐隐看清徐霞的面容。
“这个灯光正好,要的就是这个格调!”徐霞带王书玲熟悉完环境,回过头又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