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博弈(2/3)
在湖北境内。代善的年纪颇大,即使立下天大的功劳,也不会影响多尔衮的地位。
同时满清为了此次战役,一口气投入了大量军队,除了留守京畿的二十万两蓝旗(正蓝旗,镶蓝旗),全国几乎没有剩下多少兵力了。
“别看清军做出了一副决战的姿态,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准备好,劳师远征,携带的粮草肯定不多,之前的情报也证实,清军为此次战役,仅仅筹备了三个月的粮草,只要我军能在长江以南坚持三个月,清军自然会退兵。”史德威直接点出了清军的要害。
出动庞大的军队,每天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豪格的军队为了征集粮草,都已经做出了烧杀抢掠之事,史德威相信,只要跟对方耗下去,清军绝坚持不了多久。
“如何坚持?满清向来残忍,一旦让他们渡江,沿途百姓肯定会遭殃,届时即便拿下整个长江以南,也不过是一片废墟罢了。”阎应元担心道。
他当初身为江阴典吏,为了保护江阴百姓,坚守江阴县城直至最后一刻,如今身为大明国防军将领,整个大明的百姓,都是他阎应元的守护对象。
长江以北,还是满清的势力范围,阎应元实力有限,还顾不到那边,可他却不想看的长江以南的百姓,还要遭受被清军祸害的命运。
“打!坚决将敌人阻挡在长江以北,不放一兵一卒过江!”史德威一字一句道。
战斗打到现在,已经到了寸土必争的时刻,史德威绝对不允许清军,再跨过长江一步。
“我施琅将率领福建水师全体,与满清水师战斗到底,清军想过江,除非从我尸体上踏过去!”施琅认真说道。
“很好!施琅听令!”史德威开始下令:“即日起,派出水师快船,日夜巡视江陵至武汉一线,只要发现清军想要渡江,则率领全部水师出击,将他们统统赶下长江喂鱼!”
敌我兵力相差悬殊,想要击败清军水师,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着他们掩护陆军渡江之际,主动发起进攻,那时候清军大部分战船,都会用来运兵,船身超重的情况下,速度会再次下降一个档次。
这时候的水师战船,可没有所谓的运兵船一说,都是能装多少士兵,就塞多少士兵进去。
而且为了节省空间运兵,满清水师战船的载弹量,定然会大大下降,战船上挤满了陆军,又会让水军操纵火器的效率,变得迟缓起来。
趁对方运兵之际,半渡而击,是目前明军水师对敌的最佳方案。
反正史德威等人的计划,就是阻止清军渡江,只要对方不渡江,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挑衅比己方多了一倍战船的满清水师了。
“另外,传令黄德功将军,武汉的进攻计划不变,拿下长江以南即可,切不可贪功冒进渡江迎敌。”史德威再次说道。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更是被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整座城市,将其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县隔江鼎立的格局。
汉阳、汉口位于长江以北,武昌则位于长江以南,黄德功如今需要进攻的,就是长江以南的武昌县。
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而这诗句中著名的黄鹤楼,就在武昌县境内,与汉阳、汉口,仅一江之隔。
攻下,并守住武昌,便可阻止清军从武汉渡江,长江上游水势汹涌,沿岸崇山峻岭颇多,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抢滩登陆的,南明军队,只要守住几处险要之地,便可有效阻止清军南下............
南京,大明国防军总部(原五军都督府),一名作战参谋,指着墙上一副巨大的,长江沿岸军事地图,对在座的一众将领,以及前来旁听的大明皇帝朱由检,仔仔细细地讲解道:“...........综上所述,我军与满清打到现在,局势已然明朗,只要阻止满清主力渡江,那么我军必胜,长江以南也将尽数收复。”
“阻止满清渡江?说得道轻松,怎么阻止?满清可是有六十万大军(包括满清水师)集结在湖北,我军在赤壁、武昌一线,仅有二十万(水陆联军),鞑子只要不傻,定会渡江,而且你们别忘了,湖南境内,还有二十万清军,一旦南北夹击,我们如何能顶得住?”一名随同朱由检前来的大臣,快速分析道。
看来此人也算是通晓兵事之人。
“前些天炮轰玄武湖的满清水师,你们也看到了,将近两千艘战船,那是真正的战船,可不是商船改装的,大明水师就算再厉害,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未必能敌得过对方。”另一人也说道。
清军水师经过南京之时,船上的多铎,出于报复心理,竟然下令对南京玄武湖区域,实施了整整两个时辰的炮击,虽然禁卫军组织岸防炮进行还击,双方都没占到什么便宜,但是庞大舰队逆流而上,还是给南京一众大臣心中,留下了一层阴云。
“就是,一旦满清两军联合,总计八十万大军,我们如何敌得过!驸马爷这次托大了!”有老臣叹息道。
不仅是满清水师,陆军方面的实力,同样相差甚大。
“哼!自以为打了几次胜仗,就不知天高地厚了,跨越几个省的联合作战,可不是当初的南京保卫战,满清随时能从任何区域渡江,就这点兵力,如何能防得住!”更有人趁机给李鸿飞上眼药。
“驸马爷,要不我将第三集团军,也全部派过去?”郑成功对李鸿飞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