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2)
苏孟氏此时的心思也活泛起来,要不要趁此机会暗示一番呢?一番思量拿定主意,和老太君交换了一个眼神,老太君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亲家母,要说咱们这样的家门,不需要那些显贵联姻,也不在乎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俗话说:夫荣妻能贵,妻贤夫祸少。就想找一个能辅佐丈夫、交际官员夫人、培养儿女,把后院打理的干净清爽,让丈夫在朝堂之上,不用担心后院那一小方天地,对两个孩子真心疼养的就好。哎!看看我,说着说着就比照着幼清来了!”
连沈氏听这些话,暗暗点头不愧是麓山孟氏出来的,眼界通透,世事达练。怪不得侯爷经常说,麓山孟氏教女那都是身在后院,心在朝堂。可以不涉政,但是不能不董政。
即便是续弦,也不会随意将就。听着要求不高,可是放眼京城乃至整个大明,像这样面面俱到能挑出几个?不是家族刻意栽培,有几个女子关心朝堂,又有几个女子能通过交际看出朝堂走向的。
思量到这,突然思索最后一句比照幼清那样的?难道…
连沈氏面上没有什么表现,心里却像沸腾的开水,霎时就不平静了。
老太君心里明白,有些话点到为止。亲家是个聪慧的,很快就会咂摸出她们的意思。就是凡儿毕竟大了亲家小姐十来岁,而且过来是继室,就不知道亲家会不会介意了。
几个人思量间,云清带着瑾哥芃芃进了暖阁。
瑾哥就开始讲述在麓山的学习生活“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古人诚不欺我啊!…….”瑾哥就从离开京城,一路所见所闻,一直到麓山的学习生活和京城的各种不同。这次回来,因为心境的变化,路上所见,又有了不通的见解。
听的几个人不时的发出感慨,尤其是讲述到麓山和云雾湖,那是四周青山逶迤,隐于云雾之间,飘渺绰约,云麓书院掩映在绿树之间,若隐若现。湖面平滑如镜,若积万顷碧玉;微风起处,波光粼粼;夕阳西下,湖光跃金。好一片如诗如画的美丽境地。
转眼就到午饭时间。一行人意犹未尽的来到花厅。
花厅烧了地龙,屋子里温暖如春。厅中宴桌上摆好了碟、箸。几个人按顺序坐好,先用梅花泡好的热水净了手,然后拼盘、小菜、冷碟、热菜…络绎不绝的端上来。
老太君客气的对连沈氏说了句“家常便饭,亲家不要嫌弃”,然后举杯先敬了大家一杯,午宴正式开始了。
吃罢午饭,撤下碟碗,上了热茶、点心、水果。几个人又是一番热闹说笑。
未时末,连沈氏客气的告辞。芃芃依依不舍的拉着云清的衣袖“不要小姨走,不要小姨走。”说着说着眼圈泛红,声音哽咽。
苏孟氏一看,心疼的抱起芃芃,连声哄着。
连沈氏那个心疼啊!孩子自小没娘,这么几年亏了云清三五不时的带着芃芃,才没有让孩子太过孤苦。眼看着孩子越来越大,怎么像是舍不下云清了一样呢?
老太君越发的肯定了心里的想法。
一番的不舍,终于送走了亲家,老太君也是身体疲乏,精神不济。安排大家各自回去休息,带着芃芃也回屋休息了。
永泰三十二年,冬月十六晚亥时,京城出了一件大事。护国公容景缠绵病榻数月,拖着遍体的伤痕离开人世。随着护国公的离世,潜在深层的朝堂矛盾和几个藩王之间的争斗,终于慢慢潜出水面。而长达二百多年之久的大明王朝,也终于面临分崩离析的灭朝之灾。
这个大明,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明,只是一个有些类似的架空时代。国家的名字也是叫中国。看来不论是历史还是架空,中华的精魂从来没有改变。
大明楚家,开国二百多年,几经盛世,衰败。而在一百多年前,大明曾经面临灭朝之灾。是护国公府、孝国公府现在的燕国公府的先人及京城几大世家和当时不出仕的麓山孟家力挽狂澜,堪堪保住了这个备受疮痍的国家,才不至于改朝换代。经过多少代人的忠心护国才有了大明二百多年的基业。而这一代皇帝楚瀚,在位三十二年更是殚精竭虑,广纳人才,礼贤下士。但是不幸的是,楚瀚所出的八个皇子,四个没有成年就早早夭折。三个皇子也先后殒命战场。唯一活下来的四皇子也在战场上断了双腿,而且腹部中了一箭,失去生养子嗣的能力。
最无奈的是几个皇子就太子留下了一位皇孙,但是皇孙自幼体弱,也早早夭折了。皇室子嗣凋零,没有新的皇子出生,让原本祥和宁静的大明,蒙上了一层紧张惶惶不安的气氛。
历代的护国公府,护的不是一家的江山,而是大明百姓的江山,他们忠心、守诺,大公无私、无畏生死。他们护正的为政之道,纠错的施政之意。国难民艰之际,容家做到了无畏死,逢敌必亮剑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正是这样的护国公府,掌握了朝廷一半的军权,也是这样的护国公府,才让一些有不臣之心的奸佞之辈望而却步,不敢随意蠢动。
而容景的五个儿子,三个丧命疆场,大儿子容磊带着一身的伤痕从死人堆里几经生死活了下来,四儿子好文不好武,一直在打理家里的庶务。
容景的死,让本就袭扰不断的几个周边小国开始蠢蠢欲动,更是让几个藩王瞄准了上面的那个位置,开始各种筹谋。
也可以说,一个容景的死,不仅是朝廷的损失,同时也拉开了大明未来的战乱之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