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名动天下,争议不休(1/1)
虽然自隋朝就取消了被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的九品中正制,建立了科举制,不过绝大部分的文化资源都掌握在世家门阀手中,通过科举登第的,仍然是士族出身的读书人。
寒门弟子依旧难以出头。
大唐建立后,仍然是世家门阀林立。况且,李唐皇室本就出身自,关陇贵族集团。
李世民乃是难得的千古名君,登基后励精图治,大肆启用寒门读书人,如房玄龄、魏征等人。
然而世家大族在朝廷的势力仍然强大且根深蒂固。
因此李世民下令在各地建立官学,让寒门子弟读书,为科举培育人才。
后来唐太宗看到科举考生鱼贯而进的时候很得意的一句话:天下英才尽入毂中矣!
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说的就是寒门子弟中举后的情况。
方煦搞出来的启蒙书籍,对李世民来说,简直不要太及时。
所以,李世民对站在朝堂上的方煦这个原著作者,问都没问,就下诏书,明发天下,命令各地官学将方煦的半闲斋读书笔记作为,官方指定教材。
咱们的方煦同学,也只敢在心里嘀咕几句,还皇帝呢,连版权意识都没有,都不知道尊重文化,尊重知识。要不是看你的江山是用刀枪打下来的,早揍你了。
方煦抬头看来李世民一眼,仿佛听到,李世民用家乡关中话对着方煦大喊:“都似额滴,全都似额滴!”
一个月后。
不止各地的官学,全大唐的读书人都看到了,方煦的大作。
因为,在此之前,很多读书人都读过,方煦方大才子的诗词文章了,所以也是很有一大批粉丝的。
中国自古就不缺乏追星族。
仰慕才华,就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有个名叫魏万的年轻人为了一睹诗仙李白的风采,从王屋山下开始,锲而不舍地追踪偶像的踪迹。历时半年,跋涉三千里,终于在扬州风尘仆仆地追上了李白。
诗圣杜甫的追星族,可是重量级的。张籍相当单纯地相信“吃什么补什么”,他将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加入膏蜜,像喝补药一样,每顿必饮,并且发下誓言:“喝下他的诗啊,让我的肝肠从此改换!”不知道是不是有用,反正后来张籍也成为了名垂千古的大诗人。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很有名的节妇吟就是这哥们写的。
刘齐是魏州州学的士子,寒门出身,聪颖好学,武德年间进入州学学习,自贞观元年听到方煦的诗文后,就成了方煦的铁杆。
而,看到李世民明发天下的方煦的读书笔记后,彻底把刘齐吸引了,使其陷入了深深的迷恋。只有刘齐这样的寒门才子,才更懂得这部启蒙书籍的价值。
刘齐对其推崇备至,向同窗好友推荐探讨的同时,这样的事在全国各地上演着同样的一幕。
然而,任何东西都,有诋毁的也有追捧的。
长安,国子监。
五姓七宗出身的崔铭和卢显、郑铸等人,对方煦就不屑一顾。
还在商量着,怎么踩着方煦,扬名天下呢。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