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令外之官(2/3)
的“特派员”了。时不凡这样故意的把这个官,职,差遣进行分开,这样有利于皇帝控制。也许很多人认为这个很熟悉,认为是宋朝的情况。宋朝时期官,职,差遣是分开的,很多人因此诟病。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唐朝中后期其实已经是这种情况了,宋朝不过是跟着唐朝学罢了。
当然,这个官,职,差遣的分开,是唐朝皇帝,士族,寒门之间的斗争妥协的结果。皇帝想要排挤打压士族,自然要提拔寒门当官。不过朝廷的在编官职很难任命给寒门,官职都被士族的给控制,而唐朝皇帝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也就是广泛设立何种“差遣”,也就是各种的“使”,这种使者直接听命于皇帝,法理上属于临时的“差遣”,成功的绕过了正规的官僚体系。这样很多寒门可以被皇帝以这个“差遣”的名义任用,走入官场掌握权力。
而这个各种“使”后期招募幕僚,他们的幕僚甚至可以被推举成为正式官职,比如唐宋八大家里面的韩愈,同样担任过类似的幕僚职位。这种各种差遣的令外之官,虽然不在朝廷的合法编制之内,可是影响力却同样很大。这种各种“使”往往是寒门子弟入仕的捷径,做幕僚之后可以被推举为官职。所以后期很多这种军阀节度使也都是寒门出身,在打击士族方面是不遗余力的。
这种制度的形成,是皇帝要打压士族勋贵,而寒门希望能够顺利的走入仕途改变命运而共同的结果。不然如果走正常渠道任职,那阻力绝对很大,尤其是传统的官僚被士族堵塞,这种绕路的方法果然起到了奇效,成功的绕过了各种制度上的封锁,然后让大量寒门涌入官场,开始有资本掌握政治资源去和士族开斗了。这个也就是后期三生六部制度崩溃,而宋朝沿用了唐朝这种制度。
所以说是宋太祖发明的,这个是冤枉了他了。因为在唐朝唐高宗时期已经有了这种现象,甚至在李世民时期都有类似的这种情况的苗头出现了,真正成型唐朝,宋朝只是沿用了而已。
“皇上,这种差遣,可以有利于您任用。可以有利于任用你想用之人,这样让更多的人才不会因为所谓的资历和品级甚至出身所被阻碍。而且这种人直接属于您来管理,有利于您更灵活的掌握。”时不凡说道。
李世民做出了一个若有所思的想法,聪明人果然是聪明人,李世民很快明白了时不凡的意思。那也就是想要任用寒门,未必需要让他们直接走入正轨的官场渠道,可以通过“差遣”的名义让自己可以任用自己的亲信。这样给提拔寒门提供了方便,有利于李世民提拔寒门,直接绕过所谓的三省六部去提拔寒门。如果走三省六部的程序,那这样士族的阻力将会是无比巨大。可是通过这种“差遣”的方式来进行,那这样可以让李世民很容易的提拔出来合适的人员,然后让他们掌握权力和士族对抗。
而这样皇帝也都可以有效的把士族逐步挤压出去,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办法。因为如果从法理是一个“差遣”,可以随时任命和随时免去,这样设立差遣官职,有利于皇帝掌握权力。这个各种差遣是皇帝架空和排挤士族的一个重要手段,李世民当然不是傻子,自然可以用了。
“皇上,臣告退!”时不凡说。
时不凡心满意足的走了,李世民知道了这个这种官职和差遣分开的手段之后,那这样可以是让李世民有机会提拔更多的寒门起来进入官场。虽然是令外之官,可是却可以权力就行了。当官重要的是职权,如果没有职权,那你这个官当得也都没有什么意思。进入了官场,那也就是要为自己身后的阶级俩争夺这个国家机器的控制权。当一个高级政客,那真正的用意并非是为了那点工资。有谁当了宰相,还在乎那点工资的?他们在乎的也都是如何贯彻自己阶级的利益,贯彻自己利益集团的命令而已。
在官场,掌握实权才是真的,如果光是工资高,可是却没有实权,同样会被人看不起。所以当官看中的是实权,而并非是那点工资俸禄。在乎那些工资俸禄的,那是反而当不到高官的。不管是什么原因,一旦到了核心层,那也都难免要为自己的利益集团去争取利益了。如果当了大官,不思考位利益集团争取利益,那你身后的利益集团不介意去换另一个代言人。
李世民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别看他现在依靠于房杜,可是从李世民到唐高宗李治,他们也都开始排斥关陇集团和山东士族。李治通过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成功的削弱了关陇集团和士族,接着武则天更是把士族打压到了最低点。唐朝皇帝打压士族最有效的手段也就是扶持寒门,跟寒门合作,在这一点上恐怕任何皇帝都是这么想的。
对于李世民来说,最有效的办法也就是扶持寒门。可是想要让寒门到朝廷任职,这个难度太大。李世民不是不想,而是无法绕过目前的朝廷制度,朝廷的正规官职基本上多倍士族给堵塞了。虽然有少部分比如时不凡这类的寒门,可是在正规朝廷官职里面,想要进步阻力太大了。
可是为什么不能够绕路呢?时不凡也就给了李世民一个方法,那也就是绕路,通过绕路来绕过朝廷官员制度,可以逐步蚕食正规官职的权力。而这些“差遣”可以任用寒门,并能让皇帝亲自掌握政权,有利于皇帝统治,打压士族。这个令外之官是历代唐朝皇帝的经验总结,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