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武曲星(1/2)
大明崇祯十七年,安庆府,怀宁县城,城外二十里。
一支衣着整齐、服饰喜庆,腰悬红丝带的队伍正慢慢地向前行走着,旌旗翻飞,打头之人高举着‘肃静、回避’的清路牌,脚下生风,从队伍的仪仗来看像是某位从京城而来的大官正在行进的途中。
‘咣咣’几声铜锣声响起,惊得官道两旁的树林间飞鸟四出。
齐整的队伍当当中,一名二十来岁,一身闪光盔甲的年青人端坐马上,精神焕发,眉宇间尽显英武之气,看他时不时与随行之人的交谈,举手投足间大有一番儒将风范。
青年儒将名叫王岚平,安庆府怀宁县人士,此时的他是大明朝知名度仅次于李自成的人物,大明崇祯十六年武科殿试鼎甲第一名,状元及第,正当青年,风华正茂,皇帝特旨让他衣锦还乡,以显皇恩浩荡,更有在这危世中激励国人的尚武之气。
说起王岚平的生平,倒也有些滋味,他出生当夜,电闪雷鸣,狂风卷空,喜而得子的王父却因兴奋至极,竟然一夜间命归黄泉,留下孤儿寡母,从此后王家家道中落,幸得其母赵氏辛苦内外操持,也只保得母子勉强糊口度日。
随着王岚平的降生和王家男人的离奇死亡,不少人就开始议论,说这孩子不降,但赵氏却对此种流言不与理会,将儿子取名岚平,意为期望天下太平,自后母子相依为命,苦度年月。
渐渐长大的王岚平好像和同龄人格格不入,行事举动都远远超乎其年纪,所以同年小孩都不愿和他玩,但王岚平天生一副好身板,谁敢不和他玩他就揍谁,渐渐的谁也不敢惹他,都怕他,但谁也不知道他竟然是来自后世四百年的一名自由搏击之王。
赵氏见儿子总爱惹事生非,好打架,长叹后便一气之下在儿子十五岁那年将他送到怀宁城富商杜财主家,拜杜家护院教头为师,习些刀枪棍棒等防身之术,算是得用其长,也在杜府找份看家护院的营生,磨磨心性,积些钱财,好娶妻生子,只不过赵氏的想法虽好,但事情的发展却让她始料不及。
此时的大明朝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境地,江南一带流寇四起,不少大户都请了多则百十名护院家丁,王岚平这一干就是五年。
有道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打这王岚平入杜府学艺后,不到三年的工夫,师父已经教无可教,青出于蓝了,后来听说朝廷多难,大开武举,于是,王岚平便想投军,因为他知道现在是崇祯十二年,用不了几年,满清大军便会挥军入关,有道是乱世多有英雄出,自己不能这样馄饨下去,穿越是场闹剧,但此生决不能平凡。
当听说王岚平要考武举时,杜财主坚决不同意,此时的王岚平那在怀宁城小有名气,杜府有这样的护院在那还怕什么小蟊贼,不过,贵人自有佳人助,在杜家小姐的暗中协助下,王岚平成功离开杜府,辞别老母,云游天下,遍寻名师,一边习武一边钻研军阵战法,将现代知识与时下学识相互揉合,自成一家,终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不鸣则已,一鸣则天下惊。
按大明武科取仕的制度,武科所考者一共分三门功课,其一为个人所长的弓马器械,其二为排兵部阵,其三便是最重要的兵法战策以及天文地理。
四年后,回到怀宁,投考安庆府武科乡试,一举高中,后又参加京城会试,崇祯皇帝锐意重武轻文,竟然对武科大开殿试之门,此举前无古人,王岚平殿试高中鼎甲第一名,崇祯皇帝亲赐‘大明第一武状元’,也是自武举开科一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第一名武状元。
王家混混小子高中状元的消息传到怀宁,怀宁城沸腾了,安庆府沸腾了,整个江南沸腾了,全天下以习武为生的学子们沸腾了,大明朝沸腾了,尚武之风席卷天下。
崇祯十七年,高中状元后的王岚平在崇祯皇帝力排众东林党文官清流的抗议下,实授王状元安庆府副总兵之职,授职之日即离京就职。
怀揣着皇帝密旨的王岚平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激动,咸鱼翻身了,以前的他只不过财主家里一名家护院的无名小人,短短几年工夫以然成为闻名天下的武状元,这种跨越他还真一时接受不了,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知道现在的大明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李闯的大顺军已经逼近河北,张献忠又在西川称王称霸,北边的满清更是蠢蠢欲动,在其位而谋其政,一切才刚开始。
离京前皇帝告诉他,让他好好经营长江天险,巩固江南,以保南京,其言外之意王岚平当然知道,如果京城有不测,大明王朝还能保有南京之都,延续大明国祚。
南京之险在长江,长江之险在江淮,江淮之险在安庆府,崇祯皇帝将千挑万选而得的武状元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可见皇帝对王岚平的期望有多高,也可见皇帝手下已无可用之才。
这份知遇之恩,也足以让状元公赴汤蹈火,再所不惜。
王岚平勒住马缰,看着前方渐露轮廓的怀宁县城,微微而笑,扬鞭而指对众随从说,“前方便是怀宁城”
众随从闻言,个个挺直了腰杆,将自认为最威武雄壮的一面展显出来,状元公回乡那是何等盛事,立时整支队伍变得雄纠纠,气昂昂,大有一番强将手下无弱兵之态。
‘咣咣’雄浑的锣声震荡开来。
有开路官扯开嗓子,大喊起来。
“南直隶安庆府怀宁县武科举子王岚平,高中大明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