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五年之变(二)(1/2)
(求推荐,求收藏,觉得合适的朋友,请给予一下支持。谢谢!)
现在生活在河南府地区,受白夜势力管辖的人们都安安稳稳过着,十分欣喜这种生活。他们大多人不需要多么富贵,多么激烈,只需要一辈子安安生生活着,建设出属于自己的一处家园。
有人说华人如蚁,害怕这种性格,其实他们一直很温顺,只想勤勤恳恳地活着,如果不逼迫太甚,他们甚至不会反抗,静静承受着残酷的剥削。他们本是世界勤劳而优秀的民族,哪一次朝代更替,不是政治腐败、天灾地荒,那些统治者逼得他们彻底走投无路,他们不堪忍受,才会起义。
可惜,由于见识和时代,他们的起义常而被人利用,成了另外些人实现野心抱负的工具。白夜和那些人不同之处在于,他需要人们尽可能活着,尽可能好好的活着,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发明就行。
差不多谈完民生,现来说说军政方面的变化。
政务方面,主要是人员增多,管理的部门变得庞大,为了杜绝古时那种皇权不下乡的情况,白夜在每个村落都设立了村长等职位,而且为了保证这些底层行政人员的约束能力,白夜还在每个县部署了守备部队。
这些村长并不需有多能干,只要能将政令和百姓讲通,并先于执行就可以。
每年,都会有行政人员考核,一批人升职,一批人却降了下来。
县城和乡村不同,不再有县令,而是采用现代,设置了法院和警察,以及督察,有案情可以到警察局举报,由警察侦破,然后提交给法院处理,最后由督察院检查。
任何新鲜事物刚一出现,必然需要一个过程被人接受。对于这三个机构的设立,人们同样持着观望态度,直到有人真的去报案,由几个机构完成处理,才慢慢在人们心中建立了公信力。
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法律,白夜的行政机构同样如此,五年来,法律一点点在完善,一点点在强化人们对这些法律的认识。
整个地区的法律脱胎于这个时代几个国家的律法,进行了重新架构,主要执法的机构便是上述三个。
对于法律的执行,白夜很强硬,有人以道德和宗法害人,只要发觉,严惩不贷,且通报全区,让这些人名誉声望扫地。
关于法律的教育宣传,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可不是做做样子,而是定期组织人们参加,学生开设有关法律的课程,这些都带着强制性。好在这个时代既坏也好,人们太容易满足,很轻易就接受这些本就不难的法律宣传。
有了种种手法,整个区域内的风气十分之好。娜迳,看到此幕,无不摇头,称这是昔年秦国的苛穘崧桑迟早得灭亡?
有些人甚至预测,这个势力还能坚持多久?什么时候会有义士揭竿而起?
本来白夜不开设儒学的动作就让整个势力在士人心中蒙上了恶名,这各种律法,更让他们找到了攻讦的理由。在南宋土地,一群士人拼命摸黑河南府,好似这里居住着的不是人类,而是一群魔鬼。
不过嘲讽的是,这些人一边在使劲摸黑,一边恬不知耻地用着那里产出的日用品,将自己口袋里的银钱都化作了白夜势力前进的动力。
说完政务的主要变化,再来谈谈军队。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因为白夜当初制定军队军衔时,按照的是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共九级军官;士官分了六级,初级士官:一级士官和二级士官,中级士官:sān_jí士官和四级士官,高级士官:五级士官和六级士官;兵根据在部队的时间分成了两种,列兵和上等兵。
由于那时候军队人不多,只有白夜自己弄了个少将,所以一直被其他人称为将军,搞得他很不好意思,有些郁闷,听着很别扭,老是想到自己是古代那冲锋陷阵的大将。
所以在军队扩张后,他就立马给一帮人升了级,换了新装备。
现在白夜势力一共掌管五座大城,洛阳、唐州、蔡州、邓州、许州,五座城池驻扎有四万多正规部队。这些是真正的战争军队,不是什么伙食班和工程兵等。如若外加这些,军队将近六万人。
说实话,这点人马,在南宋和蒙古眼中,都不是事儿,他们随便扯出一只军队,一人吐口唾沫,都能淹死白夜的军队。因这个缘由,蒙古和南宋对白夜的关注度没有达到最高,仅是以为这是一只初生势力。
但是,这五年扩军和训练,以及武器装备的改变,这只军队足够让一群人大跌眼镜,让他们见识属于热兵器时代军队的厉害。
这些部队,才是白夜能完成心中所想,最有力而重要的保证。
其中,洛阳处于防守蒙古最前端区域,一共驻扎了一万八千多人,共三师九团;许州、邓州、蔡州和唐州各驻扎六千部队,共计四师十二团。
这里,白夜的军队施行三三制,只不过由师直接统帅到了团,而没有旅。其实这是白夜急于摆脱自己一个少将的尴尬境地,特意做的,他把这帮人升级成师长,然后授予了少将军衔。反正这帮人也猜不到这家伙的想法,现在人又不多,以后再把旅这个单位补出来就是。
因为构建军队不能只是步兵,还有炮兵、骑兵,还有特战小队,只是这些兵很少,分散在各地加起来也才几千人。
骑兵是弄了建制,马还是太少了,不能扩大,所以这帮打着骑兵外皮的家伙,实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