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春来1(1/2)
按照习俗,只要家中有长辈在,过年还是得回老家过的,无论分没分家。所以,二爷很有些意动。
但是,曾氏和锦华却都坚决反对。既然二爷身子还病着,正好有光明正大的理由不回老家过年,人家又不待见他们,何必自寻没趣、自取其辱呢!
母女二人有志一同,打定了主意不回老家。只要今年开了自己单独过年的先例,以后再过年的时候就有可能照此办理,从此便彻底不再与大房纠缠了。
最后,二爷终于让了步,却又提出要把锦年早早的打发回去,作为二房唯一的男丁,让他替自己在老爷子面前尽尽孝心,过了初五才准回来。
曾氏哪里肯依啊,在她眼里头,自己那实心眼的、一根筋的儿子一回去,那简直是羊落虎口,擎等着被人欺负呢。
曾氏跟二爷又闹了一番别扭,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念叨了起来,又哭又闹的,终于迫的二爷又退了一步,同意让锦年大年三十回去住一晚上,初一一大早磕完头拜完年再回城来。
其实,自家跟老宅离得也太远了些,若是近一些,锦年便不用在老宅过夜,当天去拜完年便能当天回了。
曾氏虽然满心的不甘愿,但也知道这是人之常情,不能过于决绝,让人传出二房不孝的话来。
锦年读书的私塾已经放了年假,因此便早早的搬回了家来住。反正如今家里的地方比刚进城时宽敞了不少,他与锦华都住在西厢房这边,虽然房间小了点,只有一间,好歹都有暖炕,冬日里住着舒服得很。
过完年再上学时他也不准备再去表哥那里住了,因为曾尚才正在筹备婚礼。即使那位新表嫂是他的亲堂姐。他也有自知之明,不想去讨人家小夫妻的嫌。
再说了,因为粮食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买的骡车基本上用不上了,张大川刚刚把早买的骡车赶到了刘家来。虽然每天早晚水井胡同这边离金先生家远了些,但是,只要自家有骡车,赵叔来回接送他上、下学,还是挺方便的。
锦年自搬回了家,就亲眼见爹娘和睦了没两天。便开始为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整天吵来吵去,吵得他心惊肉跳的。
锦华却不当回事,充耳不闻。在自己的屋里头如没事人一般,照常看书,绣东西,日子过得悠哉的很。
锦年忍不住揶揄道,“姐。你的心还真宽啊!”
锦华见他小小年纪锁着个眉头,心事重重的样子,不由笑道,“你就让他俩吵去,反正他们也没啥事,吵完了日子照常过。你瞎担心个什么劲儿!”
锦华心里头有数,如今父亲治愈有望,家里头银钱也不短缺。与前世那种生计艰难、走投无路的情况大不相同。爹娘虽然在各种小事上都意见相左,争执不下,但大矛盾却是没有的,那就让他们吵去吧。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啊。
锦年听了很是不服。但也真的开始注意观察上房的动静。果然,如姐姐所言。爹娘吵起来天崩地裂的,好起来却也快的很。明明上午还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中午吃饭的时候,娘就开始给爹夹菜了,爹也笑眯眯的。
当爹和娘再一次吵起来的时候,锦年也学着姐姐的样子不闻不问,该干嘛干嘛。试过好几次之后,锦年似乎觉得,这种稳坐钓鱼台、我自岿然不动的感觉,还真不坏呢。
在刘家送出去的年礼里边,给李茂林的自然最是贵重。秉承少而精的原则,曾氏做主,在药行里挑了两盒人参、鹿茸、虫草之类的珍贵药材,花了足有五两银子。反正就是送的再多,人家李家也看不上这点东西,不如尽力而为,心意到了就行了。
怕送到李府不妥当,依然直接送到了一品香茶行。
腊月二十六把年礼送过去,二十八李家的年礼就到了,竟然满满的装了一车来。
锦华立在窗前看着人从车上往下卸着东西,简直冷汗直冒。
杏花酒两坛,鲤鱼两条,毛鸡两只,猪肉半扇,酱牛肉五斤,白面一袋,大米一袋,香油一小壶,豆油一大壶。另外还有些蘑菇、木耳、虾皮、粉皮之类的干货,真是应有尽有,种类齐全,竟是连过年要吃用的年货都备齐了。
赶车来的还是上次那个贼眉鼠眼的小厮,自称叫李三的。
等车上的东西都搬完了,李三又特别郑重的单独拿出一个黑漆雕花的锦盒来,“这是我家大少爷亲手挑了,专门送给贵府小姐的,还望不要嫌弃才是。”
这年礼十分体面,让刘二爷夫妇既觉得脸上有光,心里又有些忐忑。
“年底茶行里事情太多,我们大少爷本来想亲自来的,实在是脱不开身,才让小的代劳,还望老爷、夫人笑纳。”李三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嘴上跟抹了蜜似的。
等李三走了,锦华把那锦盒打开一看,竟是全套赤金的首饰,金灿灿的一盒子,生生耀花了人的眼。刘家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可真是大手笔了!
锦华逐个拿起细看,这一套首饰俱是雕刻的蝶恋花的花纹,计有一对戒子,一对手链,一根项链,一对耳坠,另有一对簪子。
除了簪子分量略重些,其余均十分轻盈,总的分量也没多重,只是做工甚是精美,别说那精雕细刻的簪子了,就连那细细项链上小小的吊坠,都是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停在一朵玫瑰花上,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曾氏虽然在刘家十多年也没添置上一样像样的首饰,但自从二房手里开始有了余钱,银楼却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