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节:儒魂(1/2)
“那这样吧,折知军,我带了几个衙役来,对你同样数量的折家军,若是你赢了……”
“不必!”折可适大手一挥,“只要你带来的衙役能打倒我折家军一人,我折可适带头听你王签判说教!”
郭景修此刻肠子都悔青了,他若知道王诩会来这一手,他是决然不会带王诩来校场的,这下双方杠上了,帮谁都会里外不是人。{免费小说}
“那就挑郭指挥带回来的几个人吧。”王诩笑着道。
“好!”折可适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他对宋朝的衙役是个什么水平是一清二楚的,莫说他手底下的折家军,就是捕盗追匪都吃力。
王诩走了六个衙役身前,压着声音说了几句,六个衙役脸色时青时红,最终纷纷点头应诺。
“王签判,随你选人。”折可适毫不在意,大方对王诩道。
王诩一早就瞅准了几个才跟着郭景修回来的折家军,朝着折可适拱手,“就他们吧。”
“你六人出列!”折可适猛喝一声,六个人应声出列。
随后,折可适命人给六个兵丁和六个衙役各发一根结识的木棍。
十二个人对上阵之后,折可适飒爽地一挥手,“开始!”
六个兵丁随即主动地扑向六名衙役。忽然,滑稽的一幕出现了,六个衙役开始猛然上蹿下跳,夹带在身上抄家得来的金银珠宝顿时散落了一地。
六个兵丁中的一两人见己方优势明显,随即开始偷奸耍滑,俯身去捡衙役们散落在地上的金银。
六个衙役躲着兵丁的进攻,护住要害部位,朝着捡金银的兵丁就是一顿猛打。打的还并不是要害部分。而是袖口胸襟。
“呼啦”一声,被围殴的兵丁身上裹藏的金银玉器也掉了出来。
这下可就炸开了锅,瞅着满地明晃晃银闪闪的金银珠宝,又有两个兵丁动了心,刚一俯身,就挨上一顿闷棍,同样也是朝着夹带金银的地方而去。
十二个人缠斗一气。结果不是打得满地找牙,而是满地找钱。一地的珠光宝气,煞是吸引人。
最终,六个兵丁有四人被揍趴在地上,而衙役六人全部被打趴下了。
折可适看得脸上青紫交加,冷冷地哼了一声。扭头就离开了,留下了一众尴尬不知所措的将领。
王诩却是淡淡然地一笑,朝着一众将领拱手道,“五天后,邵牧在城东的书院恭候诸位。”说完,让郭景修招呼来了人帮忙把衙役们抬回了知州衙门。
郭景修在路上既佩服又担心,忍不住提醒道,“邵牧。你这做法虽然达成了目的。但是当着众人的面折了折知州的脸面,而且一众将领们恐怕也不好受。”
“哎”王诩叹了一声。“西军的种种都是顽疾,非得下狠手,下猛药不能根治。邵牧没有办法出此下策,也是万不得已的。”西军战力虽强,但是总有一堆陋习,若是不治理,长此以往,就会酿成大祸,而且此时不治,待到掌权之后再治,恐怕就来不及了。
郭景修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王诩,“邵牧,你也不必太过担心,西军将领虽然好脸面,脾气暴躁,但是个个都是磊落的男儿。不会在暗地里做些什么的。再说,伯永总会站在你这边的。”
“多谢伯永兄了。”王诩很是感激地向郭景修道谢,随即又补了一句“伯永兄,记得五天后要来。”
郭景修一愣,无奈地笑着点了点头。
王诩觉得兵丁抄家私自夹带正好是一个纠正西军陋习的契机,虽然事出突然,但是机会难得,而且有郭景修在场见证了全过程,当着他的面借抄家发挥,也免得落一个阴谋算计西军将领的的骂名,毕竟要让赢得西军的心还是要靠硬实力,真本事。
回到家里,王诩将武士道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点点地总结出来,在王诩看来,西军包括大宋的所有军队都是缺乏精神和信仰的军队,所以他们需要一种支撑的精神和信仰。恰好,武士道精神是最佳的选择。
整个东亚的文化,甚至是东南亚都是源于中国。而日本文化更是如此,王诩还记得曾经在大学里读过的《宣祖实录》中的一个典故,讲的便是日本的“关白”(相当于宰相)丰臣秀吉不自量力,狂妄地想要实现:直捣大明国,迁都北京城,远征天竺,进而并吞世界的春秋大梦。便发动了壬辰战争,侵略朝鲜,想要借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
已经二百年没有战乱的朝鲜号称“小中华”,歌舞升平,文恬武嬉,两月之间,连陷叁京。朝鲜国王逃到中朝边境,准备过江“死于天子之国”。明朝政府闻奏朝鲜求援,决定出兵,迎击贼寇。
明朝万历皇帝派大军水陆并进,痛歼倭寇,,战争前后进行了七年,最后倭寇大败溃逃,丰臣秀吉气病而死,朝鲜重整河山,视大明为再生父母。儒家文化从此在朝鲜半岛被尊奉到无与伦比的程度。
朝鲜国王宣祖说:“中国父母也,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国孝子也,日本贼子也。”
宣祖王之言,便可窥见,中国至于日本和朝鲜的影响,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但日寇贼子,窃中华文化为己用不说,还妄图“弑父”,但多少年来,其奸计始终未能得逞。
如今,王诩打算以改良的武士道精神来治西军,说白也只能算是以儒家文化治儒家之兵。
儒家将球六德,即是: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