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话:蛟(2/2)
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于是,秦始皇“乃令入海者齐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而射之”。一番追捕之后,最终于山东莱州海面射杀一头巨鱼,以了却心愿。《唐本草》对“蛟鱼”释名称“沙鱼、鳍鱼、蝮鱼、溜鱼”。李时珍对其注解为:“蛟波有沙,其文交错鹊驳,故有诸名。古曰蛟,今曰沙,其实一也;或曰:本名鲸段,讹为蛟。”这样看来,蛟鱼所指应该是鲨鱼。因鲨鱼皮可为服饰的上等原料,所以,唐时沿海各县在上贡京师的物品中,鲛鱼皮为必备之物(《通典·食字货》)。宋寇宗爽在《本草衍义》卷十七中也认为鲛鱼是沙鱼,并对其皮的用途圣着重叙述:“鲛鱼,沙鱼,皮一等形稍异,今人取皮饰马鞍剑。”唐人释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说明了唐代时“鲛”与“蛟”在某些时候可以通用,而宋人罗愿的解说则证明了鱼与蛟的关系,他在《尔雅翼》卷三十中说:“是以,二物为一物也。皮有珠,饰刀剑者是鲛鲭之鲛;满二千斤为鱼之长是蛟龙之蛟。”由此看来,水中大鱼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
洪迈《夷坚志》中所述之“阁山蛟”身长九尺,以身缠人,并吸人血,以致人身亡。而清人薛福成对蛟的描述则表明清时蛟的形象组合已经完成。蛟是首似牛,而身体兼具龙、蛇特点的动物(《庸盒笔记·述异》)。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蛟是在以鳄鱼为原型的基石上,综合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后形成的一种妖物。蛟形象的出现与龙密切相关,因而人们也将它称之为蛟龙。
4.参考文献
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即蛟去。——《说文》
有鳞曰蛟龙。——《广雅》
母龙曰蛟。——《抱朴子》
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
蛇雉遗卵于地,千年而生蛟龙属——《续水经》
虺五百年为蛟,蛟千年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述异记》
蛟,其状似蛇而四足,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眉交,故谓之蛟。——《埤雅》
“翼望之山,……贶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其中多蛟。”郭璞注:“似蛇而四脚,小头细颈,颈有白瘿,大者十数围,卵如一二石瓮,能吞人。”——《山海经·中次十一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