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相同的事情(1/2)
第二百四十六章:相同的事情
而这件事情发生得迅速,结束得更为迅速,大有共和国时代祖传的办事方式。事后再没发生什么死灰复燃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几日过后更没人谈起这件事情,仿佛这件事情根本没发生一样。惟一能证明这不是校刊自己虚构的是当时的一垛来自学生的档案,但听说在后来高中毕业时也经栩樱的意思,在橡皮擦修字液透明胶以及某些更高级的化学制剂的作用下变得消失不见,当然那是后话……
所以晓双觉得这个故事也好像是在跟自己做梦一样,如果按照我们现在所谓的历史方式来说,即便他后来才明白杨柳让他当棋子除了为自己造势,和怒刷存在感之外,跟军营的那起案子一样也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
几年下来,就算不把考试当回事,也在脑袋里积压了少东西,一提笔又躁动起来。比如那榕城的雨呀,一下失了神般,倒真怀念厄尔尼诺现象,至少有点规律。晓双是个比较爱看天气的人,像大多数人一样,据最新研究结果——是“活于性情”的人。
其实“活于性情的人”和“性情中人”,首先要有所区分,“活于性情的人”,指遇事按所感加以判断,多是思维的懒惰者:“性情中人”,现在也少有听闻了,最近各类武侠电视剧里用得挺多的。注意一下,其多用于褒意,指人的原则坚好善憎恶。
比如你现在看看周围的人吧,笔者所谓的是“大多数”,其实,遇事按所感判断固然是贬意,但晓双也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对“思维的懒惰者”的评价却反感。这并非护己,华夏民族素来是勤劳的,至少蛮干不输别人,晓双和笔者都一直坚信这一点。
这样说来,在晓双的周围,就算是被迫,“勤”字也该四野皆是,而自己却说全部“活于性情的人”是思维的惰者。
所以,从应试教育引申开来,这里即便到了后来栩樱的能力看上去确实很逆天,晓双也始终不想与这个社会,好不容易多年稳定的既定规则正面交锋,即便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完美的。
华夏的学生(流行的称呼)打小就肩负了兴国旺族的使命,这是现实;这片土地上的学生敢大谈不爱国的,晓双极少有听说,其实这里是内心根源。
家长、学校的压力就不说了,外因内患的交困下,爱国却早已不容易。为何爱国?何为爱国?如何去爱?大多数人都尚未弄清,是爱组织之政权,还是爱我之民族,抑或为我之个人?
但毕竟每人的选择不同观点不同,自然我们也就不能说忠臣为愚、留学不归之人为民族败类。晓双所认为只有不以自己的道德评判给别人强加帽子之时,爱国才会有其真正的意义。
但是,动辄就用“叛徒”、“不爱国之类”的字眼把人打到死地的现象实在是太为普遍,现在更是成为一根棒,以至于能起到损人利己的奇妙效用。
“迫”字并非出于爱国。找工作、谋生计、兴家族倒有一些,但却并非普遍。压力意味着什么?——埋头苦干。笔者就是一早就不赞成“埋下头”,这只会造就失衡,发展的失衡。但是埋头的人太多,加上祖辈传下的习惯,于是就更加地发扬光大了。
在这片土地上,“玩计谋”的是否就被称作奸人不得而知。但人还是要发展的,不用脑子看清事物的话,就只能做奴隶,所以我倒宁愿做个奸人。中国有理事处世的经验,属世代相传型,经典!
可以说大家都理通了关键的几条经验,成功之门便自动开了锁——只差你去轻推一下了。这也是有根据的,过去外国人士也向往这些,并提出儒家拯救世界的口号,但却不难发现,他们要的,并无中国祖传的那些经典经验。如今本国的新生代的叛逆心,连带将这些称作“教条”与所有精髓的精神一并混合倾盆倒进垃圾堆——连让笔者现在也有些厌世了……
嘛,但还是总体保持乐观的,因为这个国家的新生代,正在思考甚至在思索。虽然一般喜欢称他们为“思维的懒惰者”,并且觉得他们早已一同加上了叛逆的催化剂。但这其实不失为一种好的现象,毕竟五千年的压抑与沉积,在地底痛苦焚烧了五千年的岩浆,是否因新生代的厌世与叛逆预示着伟大的爆发呢?等待吧,等待吧……
古老的炎黄子孙也可以充分自由地活于现世,这是解决的关键,但现在不得不继续废除这种想法。“活于性情的人”,注定了不会成就好事。神的无形之手创造了“活于性情”的我们,所以我们自己是无法更改的,也无法承受更改的代价……
其实由此还想起来最近,从网上各种地域歧视,收入歧视,职业歧视,性别歧视,性取向歧视就能看出来,从贬低别人来获取优越的存在感,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能把这些演绎的淋漓尽致。充满歧视的国度真可怕!每个人都活在贬低别人和被别人贬低的世界里,但这个神奇的国度将永远不会有人(和谐)权!
诸如什么华夏人不擅长搞科学,只擅长搞人际关系,所以这个种族是世界的寄生虫,以前的什么电、电灯、电视、飞机、轮船、汽车、冰箱、电脑、互联网等等等……
好像这个国家人吃的穿的用的几乎都不是炎黄子孙发明的,而华夏人走到哪就把搞关系走后门带到哪,破坏人家的社会规则带到那!吃人家自助餐象吃冤家,停车场乱停车,钻人家法律空子,贿赂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