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初生阴阳(1/3)
第四十九章:初生阴阳
“地球混沌,初生阴阳,就是指轨道倾斜这事儿吗?”
“可以这么说,就是这个时期的事儿,要不你查一下《字典》、《词典》什么的,都有关于‘混沌’一词的解释,不管是称说宇宙形成时的模糊时期,还是解释说太阳系天体初成时的模糊时期,反正都是在说天体空间的模糊初成的那个时期。
其实就是在说一号土星产生阴阳四季的事儿,一号土星,对,是地球,被撞转了起来之后的事儿,首先出现了昼夜现象,也就是最初的阴阳,这个时候虽然有了阴阳但还是属于没有混沌好的那种,因为被撞的地球是在惯性力作用下冲出轨道后,去向哪里何去何从当时还无法确定,属于未知,现在你所看到的这个椭圆轨道,那是后来我们费了上千年的大力气,这才算是完成了混沌。”
“地球轨道真是你们给弄斜的?那得用多大力呀?”
“至于怎么弄成的一会儿再说,先说那个时候的四季阴阳是怎么混沌出来的,地球的旋转速度由一开始的两、三个时辰自转一圈,一点一点的经过调整变慢到五、六个时辰自转一圈,然后是七、八个时辰,十个时辰、十一个时辰的,先不说费了多大的力劲,就拿完成十二个整时辰自转一圈的这一项调整的过程来说,地球就已经经过了公转有500多圈,加上配合运行轨道的规律调整,共计经历了一千多年的过程,这一千多年的时间,就是被之后的人类称之为混沌的时期,在这一千多年的混沌时间里,地球的公转轨迹时间也是经过了很多次的调整改变,由一开始的自转一千一百多转,逐步变成九百多转、七百多转、然后一点一点的变成了五百转、四百转,最后终于稳定在自转三百六十圈,这才是当初制定的地球绕太阳星公转一周的时间,我们也是经过了这一千多年的努力,最后才终于确定了十二个时辰与360个昼夜阴阳,天那总算是交了差事。”
“四季和阴阳,就是你们在这一千多年里给混沌出来的?”我突然又想直起了问题,“还有5天5个多小时呢,不是当时混沌的吗?”
“行了,别再提那5天多的事儿了,就那5个多小时就险些让我们的千年时间白费了,还差点搭上性命,”
“这话怎么讲?”
“当初我们担任地球轨道修改和校正工程的400多个脑袋,每天千辛万苦不说,还得提心吊胆的担惊受怕,可以说是经历了万苦千辛的付出了一千多年的心血,终于按照设计要求将地球的自转时间调整到了十二个时辰,将公转时间丝毫不差的调到了360天,要知道我们单算调整自转速度就花了500多年时间,至于轨道调整那就更加麻烦,不用说我们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总计进行了多少多少次的调整,就拿其中的一个过程你就足以知道我们的工作有多艰辛了,我们开工的时候地球正在沿着惊蛰到春分的外切延长线方向,已经冲出了很远,比现在夏至的位置还要向外远上许多,从当时的角度看去就快到了木星轨道的下空间了,我们不敢怠慢赶快通过太阳星体发给地球的动力和束缚力控制系统,减小能量使其加大对地球的吸引束缚力,从而改变地球运动状态,将其猛劲的往回拽往里拉,因为当时的惯性作用巨大,往回拉拽的效果实在是很差很差的,因此地球是沿着一个很缓慢的弧度,被太阳星体的束缚力拉着,是一点一点的逐步的向内拉弯运行,你想,在浩瀚的空间里,不要说若大一个地球了,就是一个小小的人体在失重的状态下,也是很难掌握平衡的,何况是那么大一个地球啦,做到分秒不差实在是太难了,首次大约运行了有六分之一圆周角度,加上北极星体对地球的合力控制,才算将地球向内拉回了一点,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的,接下来的过程也不必我再说了,我们让太阳星一直就那么拉着地球,一点点收缩着它的运行轨迹。 [
连北极星的控制力我们也调整了,只管让它把地球按时段的拉上来、再按下去的,以保证地球的斜面轨迹相对高度在太阳星体的平面上,这样也就形成了最初阶段的带有斜面的椭圆形轨迹,你可以想象得到,地球最初的轨迹算是椭圆形的了,但是很大很长很宽的,需要一千多天才能公转一周。
我也不必再说我们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做了多少多少工作,就是到了现在的稳定状态以后,仍旧还要维持我们当初制定的控制规律:每过春分时节,太阳星对地球的束缚力渐渐减小,并与北极星的合力使地球的运行轨迹变得外释下压,形成谷雨节气到芒种节气段的慢缓外释和下滑轨迹,直到夏至节气太阳星的控制力,才对地球猛拉一段之后再稍稍减缓,又与北极星共同合力束缚把地球向里向上拉拽,从而形成小署节气到白露节气段的运行轨迹,等到了秋分节气之后北极星的力还在向上拉的同时,太阳星的束缚渐渐小于推动力,从而形成了由寒露节气到大雪节气段的外释与上杨,到了冬至节气北极星的控制不再往上拉了,而太阳星的束缚又是向内猛拽一段之后减缓,与北极星一道合力将地球向内向下束缚,使地球完成由小寒节气到惊蛰节气段的运行轨迹,地球这才有了天体备份在案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的运行规律。
看似这么简单的程序,其实地球运行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角度背后,都有着数以万计的控数变化和备策应用,这才能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