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第326章 察觉(2/3)
能够将体力不支的疲态战马换成体力充沛的新战马。这种话听起来与面前被楚军毁灭的营地之间似乎毫无关联。然而,右贤王知道事情其实远远没有自己眼睛看到的那么简单。
对于骑兵而言速度就是生命,失去了速度的骑兵比步兵还不如。同样为骑兵的军队在交战对于机动性的追求更加是一道生命线,一方有速度而一方没有速度所意味的不止是被逮住而已,还会演变成失去速度的那一方被反复的冲杀,像是猫玩老鼠似得玩死。
楚人没有骑兵。他们对于“骑兵”两个字的领会和认识,仍然还停留在骑马步兵的概念上。没错,楚人皇帝的确拥有大量战马,也花费重金打造了不少养马的皇家厩院。可是无论如何,那都只是驯养马匹的一种工具,而不是战场上能够克敌制胜的工具。
楚人不懂的马背上的战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万年前如此,千年前如此,百年前如此。至于现在……事情似乎变得不太一样了。
其实戎狄真的不适应汉军的战法。他们是游牧民族没有错,控马技术也非常好更是没有错误,只是哪怕是自小与战马为伴的戎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骑乘战马搏杀。在他们的观念里战马是用来代步,开打之前还是需要双脚落地,可能是射出一波又一波的箭矢重新爬上马背转移,也可能是下马之后用生来的双腿奔跑着战成一团,绝对不该是像楚军那种无论驰骋还是搏杀都骑跨在马背上。
说起来,这种事情真的很难以想象。可是摆在面前的事实就是这样。整个游牧营地就是被一群骑兵灭掉。地面上布满了无数马蹄印,右贤王可以凭借这些痕迹,在脑子里想象出楚人骑兵是如何冲锋,如何杀人,甚至如何用套索栓住营帐外围的拒马,为后面的楚人骑士打开一条通途。
很不可思议是吗?
其实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从前没有马镫和相匹配马鞍的时代里,想要全程骑跨战马搏杀只有极少数的精锐能够做到,毕竟骑乘战马是一种很高的速度,近身搏杀总是会磕磕绊绊。
想象一下骑跨战马高速移动的时候人在没有任何借力点的情况下,与某个有阻碍力的物体发生磕绊的场景。绝对是马背上的人因为阻力被推着掉下马背。因此呢,现在草原上的胡人哪怕是全程骑跨在战马上作战,那也是仗着优越的平衡感能够在马背上远远地张弓射箭,可不是那种近身的厮杀。
另外,汉人族群所忌惮的其实也不是戎狄的骑射。毕竟角弓的射程也就是那样,怎么可能与步弓的射程相比?要真是发生步弓与角弓的对射,手持角弓的骑兵还没有进入射箭范围就该先挨上步弓的几波箭雨。
汉人族群之所以拿草原戎狄没办法,那是因为吃了戎狄有战马而汉人族群没有的亏。屡次都是明明前一刻发现戎狄踪迹,过去的时候戎狄已经不见踪影。也即是所谓的来无影去无踪。
很早的时候是这样。随着汉人加大了对马匹的重视程度,情况也就渐渐变得不太一样了。
步兵与骑兵作战更加吃亏的是什么?用步兵疲于奔命的过去,戎狄骑兵却是时时刻刻拉开距离不与之交战,用一连串的虚势试探或威慑来恐吓。
好人步军不以为意吧会被抽冷的来几波箭矢,等待反应过来骑兵早跑了。要是步军一直保持高度戒备,人的神经一直紧绷极度易于疲劳。这也是骑兵所想要的结果。
一支军队的高度戒备持续不久,精神紧张也会使得一直军队自行崩溃,一旦步军的阵型一乱,失去阵型的步军就是一群失去自保能力的鱼肉,那就是骑兵进攻的开始了。
通常骑兵对付步军也就是那么几个套路,偏偏那几个套路是步军怎么绕都绕不开的。而一旦步军溃败,那绝对是一幅被骑兵逮在后面屠戮的场景,反之骑兵哪怕是战败也能利用战马的速度很快拉开距离让步军追不到。
汉人现在对于骑兵的一些工具要领先于戎狄。同时汉人对骑兵的战术运用也要强于戎狄。当然,这种说法有些笼统。准确地说,就只是这支神秘的楚军让右贤王感到头疼不已。倒也是,谁让楚人这边有一个从两千多年后穿越过来的公爵?而那个公爵偏偏还有研究过骑兵的战法。虽然并不是每个战术思想都正确,但总要比原始状态的戎狄要好,是吧?
记忆当中的楚人,应该是懂得礼法,谦和驯良。右贤王抬起头,看看插在木杆顶端上那些面目狰狞,死状凄惨的牧民头颅,下意识地摇摇头,心里不由得掠过一丝寒意。
不,不仅仅只是砍下人头示威这么简单。
在营地周围和内部,还发现了很多身体被剖开的牧民尸骸。右贤王来的晚了,死者尸体已经被草原上的野狼和秃鹫光顾过。很多尸体早已变得面目全非,肠子被拖得很远,肝脏之类柔软而且营养丰富的东西,早就被秃鹫啄食一空。甚至可以看到从孕妇肚子里拖拉出来的婴儿。
戎狄精于杀人,自然也就很容易从尸体上看出原本的死状。
一具牧民男尸仆倒在营地边缘。他身后拖着长达两米的肠子。已经变成了黑褐色,干硬焦脆。右贤王的亲卫自仔细看过,这男人应该是被人用极其残忍的手法,从****部位拉出肠子,然后用刀子和弓箭威逼着男人自己跑开。最后,仅仅跑出十几米远,几乎所有内脏都被活生生拉了出来。
还有十几个戎狄女人,身上衣服都被剥光,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