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第859章 王门子弟矛盾端倪(1/2)
史浩对掠夺他国并不感兴趣,甚至认为不是王者所为。当然,他并非反对开疆拓土,汉唐疆域哪个不是打来的?你**裸地掠夺也就是了,非得要冠上天朝大义的高帽,实在是掩耳盗铃,简直可笑到了极点。
不过,他还是承认王门人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值得他作为榜样,当下道:“国朝万里疆土,物产富足,只须循圣人德政即可,何必挥师万里,烟瘴之地与人争利。要知道历来征战迁徙,无不是十去七八,无定河边骨,闺里梦中人。”
费苏淡然一笑,并不去辩解,对他而言这话酸的掉牙,根本就不屑去争辩。
刘仁凤也是眉头微蹙,他是对王秀某些施政方针不满,也敢和王秀辩论,但并不代表他不承认王秀的某些理念。
相反,他在某些方面发展王秀理念,逐渐形成自己独特见解,也非常拥护二元君主制,因为他也看到长治久安的希望,更何况杭州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有钱才能办事,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自然而然,他对南海的征战有自己的理解,并不完全反对征战,而是对某些内幕持反对态度。
“万里征伐,有何义举?”史浩有此一问,他是正统的儒家士人,观点是以德服人,并不是一味征伐异族。
费苏心下很不屑,但看刘仁凤脸色玩味,作为小弟的他不能不出面解试,还是耐心地道:“山长的观点很新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一些都是为了经济利益服务。说白了很简单,历朝历代战争,不过是生存发展的需要,没有钱你拿什么安抚万民?取南海之利供养华夏万民,这是朝廷不能更改的国策。”
史浩眉头微蹙,还不好反驳,人家说的几乎无懈可击,万事有根源,没钱的确办不了事,也没办法治学宣扬文教。
朝廷又给定为国策,形成两府共同的主张,那是士林的主流论调,真是反对显得太孤立了。
“就你这点学问,也在直翁面前卖弄,简直是班门弄斧。”刘仁凤见史浩不说话,不由地白了眼费苏,他不能让史浩太难堪,毕竟是他玉泉山书院的人,也是他非常珍视的士人。
“三哥这话说的,小弟只是说了实在话。”费苏笑嘻嘻地不在乎,其实他也并不太服气刘仁凤,一个实在话,隐含地反驳班门弄斧,暗喻自己比不你差。
刘仁凤眉头微蹙,眉宇间闪过一丝不悦。他不喜欢费苏的高傲,以至于有点厌恶,这厮似乎与生俱来的矜持,仿佛天老大他老二,除了王秀就没有值得恭敬的人。
甚至有些事情上,观点和手段要比王秀还要激进,为了达到目的,那是不择手段,让他甚是看不入眼。
史浩无奈地一笑,道:“山长,在下的确不如解斋。”他没有说不如哪方面,也是维护了自家颜面。
刘仁凤摇了摇头,淡淡地道:“直翁兄,他也就是有经营手段,论学问还要逊色直翁兄不少,不必介意。”
费苏玩味地看了眼刘仁凤,眨了眨眼浅笑道:“三哥得山长精义所在,日久当为一代大儒,小弟不过是言利之臣,自然是萤火比皓月。”
史浩眼皮子一跳,品出王门子弟似乎也有嫌隙,看来王秀门下也非铁板一块,王门子弟各有理念,甚至当别人面发生冲突,眼前的就是,没有激烈的辩论,却是唇枪舌剑。
费苏见刘仁凤脸色不虞,转了话题道:“前些日子,研究院赵长德捣鼓热水,跟着了魔一样,我去看了次,那是蒸汽原理,玩的还是挺有趣的。”
“什么叫挺有趣?”刘仁凤白了眼费苏。
史浩不了解怎么回事,但烧开水顶茶壶,他还是知道的,笑道:“武火烧水,不过是正常事,有何奇怪?”
此话一出,不要说费苏,连刘仁凤的目光也怪怪地。
费苏不免讥笑,玩味地道:“是正常事,但愚者不见其中道理。”
“哦。”史浩脸色尴尬,按照费苏的话来说,他倒成了愚者,任谁也不会高兴,又是当面对他说的,让人情何以堪。
刘仁凤是看重史浩,却白了眼费苏,道:“也不知怎样,能不能捣鼓点什么出来,我却很想看看。”
“那就去看看。”费苏笑眯眯地说道。
“直翁兄,可愿去看看?”刘仁凤暗骂费苏张狂,不得不委婉请史浩。
史浩是尴尬不假,却也对研究院很有兴趣,那个地方有禁军轮流守卫,外人不能随意进入,凭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能有机会跟随刘仁凤、费苏进去见识,当然求之不得。
尽管,他对所谓蒸汽原理一窍不通,甚至理解为单纯的烧水,却不妨碍他满足好奇心。
很快,三人到了研究院大门口,前往研究院的小径更是曲曲折折,引的他们谈了几句诗词,两两三三的学子见了三人,纷纷行礼避让。
研究院就在书院后面,书院依山而建,内门也在书院中,几名禁军吏士守卫,还有一名刑部的差拨,专门眼看腰牌。
不能不说,玉泉山的学术分文浓厚,那些来驻防的禁军吏士,也深受文化氛围渲染,尽可能让自己学的文质彬彬,说话谈吐间,都带有几分文雅,生怕被别人说成粗汉。
差拨更不用说了,大老远看到他们过来,那是笑脸迎过来,一开口就文绉绉的,让人酸的倒牙。
山长自然有节符,因钟离睿回京,费苏成为王秀在杭州的代理人,也受命看管研究院,节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