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2/3)
最终,汉家天下没有耽误工业化革命,反倒是凭借强大的同文同种领土,陆海兼备的思想,在海外行朝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外到内实现领土统一,不能不说很幸运。
王秀的海外策略,还有某些做争议的手段,得到了历史的鉴证,无论你怎样去指责,却不能否认其思想精髓横贯古今,让整个民族始终没有淹没在时代进步浪潮中。
因为,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工业文明必然代替农业文明,大陆面对北方蛮族的压力,必须要保留强大的农业基础,要彻底转型是极其困难的,从外到内不得不说四哥好办法。更难得的是,王秀的家国为宗本、士民为枝叶的工商政策深入人心,让文明蜕变那么恰如其分。
有趣的是,大宋延续四百余年灭亡,海外的王家方国得到了延续,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各方国有的臣服中原皇朝,也有的遵大宋为正朔,相互间也有攻伐征战。
赵家血脉王国全部灭亡,王家的公国和侯国,却有几个得到了延续,他们是王柏、王楠和王柠的后嗣,相互紧密联合,以海船战队的优势对抗新朝,并且和臣服方国征战。
当虏人肆虐本土,中原皇朝败亡时,王家势力再度崛起,一代雄主王筱绝地反击,从登陆福建两浙路开始,一步步把胡虏驱逐,历经二十三年的奋战,重新恢复了当年大宋的版图,重新建立大宋皇朝,以上古定国号为中,寓意中央帝国,实现了王秀最后的遗愿。
是年,六十六高龄的王秀再次引发震动,主动上奏乞骸骨,朝野顿时一片大哗。
主流声音呼吁王秀不能致仕,要求他继续主政,甚至连以前反对过他的人也竭力要求他留下来,继续但当这个帝国的领头人,他们已经习惯了他担朝野再也没有他篡位的疑问,有的只是深深地敬仰。
那多年来,朝野士民亲眼看到,王秀把权柄公平地分配天子和两府,从权倾大宋到风淡云轻,完成了一个时代的过渡,让他们深深地羞愧,人们甚至传出王公德操过周公。
大家没有看到周公怎样扶持周天子,却真切地看到。王秀从挽救这个帝国,辅佐两代天子以至于天下升平,才毫不眷恋地放弃权柄,彻彻底底地交出大权,没有任何的犹豫不决,这份节操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两府六部重臣九次劝说,甚至连赵炅也三次亲临,请求王秀收回诚意。
就在王家府邸的后堂,王秀当着王柏和王楠、王柠的面,接受赵炅的家礼,在三兄弟的惊骇目光中,平静地道:“忍受数十年寒暑,总归是了了心愿,我该做甘泉之饮了,现在是你们的时代,所幸我还能在看着你们!”
嘉隆三十年三月三
是举国悲痛的日子,钦天监上奏天坠耀星之日,当夜就传来晋公驾鹤西去的消息,赵炅当即就失声痛哭。
第二天诏谕天下,京城北平府顿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实在是太突然了。
不久,天下都得到了王公逝去消息,顿时举国哀痛,其情景比仁宗皇帝驾崩时的更加痛处,人们纷纷摆没香案祭奠这位历经四位皇帝,辅佐三代帝王,如同神一般的国公。
对于依旧蒸蒸日上的帝国而言,王秀绝对是一位传奇人物,挽救了大厦将倾的局势,延续了汉家辉煌的历史,也承受不白之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三月三,去意味着这个时代的终结,比六年前太皇太后离去更加让人悲伤。
王学,随着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崛起,终于迸发出炙热的生命力,期间,有年轻的朱熹异军突起,重新振作天理人伦,发展极为迅速,对王学形成了冲击。
但是刘仁凤却迎头而上,以王学第二代领袖身份,展开对朱熹学说的绝杀。他和王秀理念不同,却又是王学继承者,两者半点也不矛盾,他们只是道路和认识不同,最终还是殊途同归的,领袖身份当之无愧。
面对学术之争没有第二,王门子弟再次联合,给予理学全方位的绞杀,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连费苏也表示支持他,王门子弟展现出空前的团结。
经过几次大的辩论,朱熹终究因理学固有的缺憾,被由心学改良而来的王学压制,几乎没有反驳的余地。
王柠作为新一代的文学领袖,逐渐成为王学的嫡脉,学院派的主流首脑人物。
他斥责朱熹表为人、里是鬼,王学如同摧枯拉朽,不仅占据朝廷主流学术,又涵括了民间的学术市场,逐步被认同为主流的儒家正统嫡传,王秀的愿望的得到了真正实现。
朝廷给他的谥号,只有一个字“文”,为他的一生划上圆满的句号。士民们更是赞叹他力挽大厦将倾时,辅助幼主奋发日。再造江山秉日月,留得丹心照汗青。
赵炅赐王家三兄弟国公爵,封建海外公国,外人看来是天子的恩赐,也是对王秀不世功业的肯定,并没有引起任何的反对,他和三兄弟都明白,这是开始封建本族了。
或者,是对王秀一生的肯定,也是整个家族的崛起。
不过,还是有些事情被人隐隐提起,王秀和皇室的真正关系,最先看出端倪的是王门子弟。
就在送别自己的先生时,费苏忽然低声道:“太皇太后。”
秦敏忽然想到当年的那一幕,两国夫人和太皇太后同日归天,运入陵寝的却有两副玉棺,那天,宣称太皇太后忌日,王家显得尤为低调,并没有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