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浮华 (一 上)(1/2)
第三章浮华(一上)
刘武周在汾阳城中盼星星盼月亮般苦盼尉迟敬德的喜讯,谁料想,盼到最后,却得到了个尉迟敬德部全军覆没的消息,震惊之余,怎可能再有勇气跟李建成硬拼?干脆打开北门,带领麾下残兵弃城而走。
李建成领兵日夜兼程追出数百里,趁势收复了雁门、马邑两郡。直追到小金河畔(注1),四野再看不见半个汉人村寨了,怕中了突厥部落的埋伏,才下令鸣金而回。经此一役,河东道除了定襄郡的一小部分外,全部重归汉家版图。大唐国的北方威胁尽去,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全力逐鹿中原了。
捷报传回长安,李渊大喜,下令重赏全部参战将士,给两个儿子各增食邑一千户。李世民上表谢恩,自言不敢跟兄长争功,愿以千户食邑,赎尉迟敬德抗拒大唐之罪。李渊见到表章,心里愈发觉得欣慰。干脆顺手赏了尉迟敬德一个四品将军的职位,将其划归秦王帐下听用。
旋即,李渊采纳兵部尚书屈突通和右仆射裴寂二人的建议,以太子李建成为北路军主帅,河间王李孝恭为南路军主帅,秦王李世民为西路军主帅,分头扫荡治下那些来不及清理的堡寨、乱匪。那些乱世中的草头王哪里经得起正规军的打击?不出三个月,就被收拾了个干干净净。在此期间,程名振、王二毛、张瑾、王飞等人个也随波逐流,轻轻松松立了不少功劳,职位节节高升。特别是王蔷二毛,无意间跟武士矱攀上的亲戚,朝中有人好做官。居然也捞个开国侯的爵位,食邑增加到了七百余户。
戎马倥偬,大伙难得有时间顾家。但每次带回去的家书,字里行间都写满了欣喜。留守在家中的女人们也知道丈夫们能不能建功立业就看这几天了,不敢拖男人们的后腿。一边央人写了回信嘘寒问暖,一边努力将家中琐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待到了武德三年七月,弘农郡以西,长城以南,所有盘踞在大唐境内的叛乱势力全部灰飞烟灭。征讨王世充的战斗也就提上了日程。根据心腹谋臣长孙顺德的建议,李渊将太子调回京师坐镇,命秦王世民统领十五万大军出关向东,兵锋直指洛阳。
早在唐军全力对付刘武周之时,王世充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提前出击,将河南境内支持大唐的张宝相、李公卿等势力一一铲除。此刻见唐军来势汹汹,也点起倾国兵马,西进迎战。
双方刚一交手,彼此之间的实力差距就明显地暴露了出来。李世民麾下武有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等绝世勇将,文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一流的谋臣,攻势锐不可当。而反观王世充麾下,除了瓦岗降将单雄信之外,剩下的几乎全为旧隋勋贵。唯一堪独挡一面的帅才裴仁基,还被他以“谋反”之罪抄了满门。因此处处捉襟见肘,被唐军逼得毫无还手的余力。
看到形势一片大好,李世民立刻调整战略。亲自带主力逼住王世充大军,然后悄悄派遣秦叔宝、罗士信、程知节三人各领一部兵马绕过汜水,扫荡大郑国全境。河南各郡除了洛阳附近之外,原本就都是瓦岗军的地盘。李密兵败后,地方将领迫于无奈,才接受了王世充节制。但王世充素来用人唯亲,平素对瓦岗旧将无半点恩泽。此刻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等旧友领军来攻,昔日的同僚提不起自相残杀之心,干脆打开了城门,直接易帜。
七月底,大将张公瑾带领三万兵马向秦叔宝投降。八月,邓州守将接纳罗士信入城。九月,大将田瓒以治下二十五州为献礼,跟随程知节进入唐营。到了十月,洛阳几乎就变为了孤城,仅有虎牢、原武等有限几个据点,因为城墙高大,守将又是王世充的亲兄弟,才勉强没有失去。但通往洛阳的道路却被程名振带兵袭扰,时断时通,求救信接二连三往王世充的案头送,粮草却一粒也运不过来。
这下,王世充可真着了急,主动出面,隔着洛水与大唐讲和。愿尽臣属之礼,岁岁纳贡。李世民微微一笑,大声回答道:“我大唐志在四海,你偏偏挡了我进军之路,当然要一决生死!如果王将军已经没了当年锐气,尽可投降,到长安去叩见我的父皇,定能保你富贵余生。如果王将军执意要战,就放马过来好了,何必那么多废话呢!”
一番话说得言简意赅,一干核心将领听在了耳朵里,均觉秦王说得痛快。侯君集微微一笑,拔出横刀,高高举过头顶,大声重复道:“别多废话,秦王问你,战还是不战?”
“秦王问你,战还是不战?”周围的亲兵都是追随李世民多年的老人,怎猜不出上头的心思,也纷纷拔出横刀,高高举过头顶,“战还是不战,战还是不战?”
刹那之间,呼声夹杂着萧萧马鸣,瑟瑟秋风,横扫洛水两岸。大唐将士闻之,人人精神抖擞,王世充的属下听了,却愈发觉得胆丧。见麾下士气低落,王世充不敢回应,灰溜溜地拨转坐骑,带领大军回洛阳去了。李世民趁机渡过洛水,兵临洛阳城外。
回到城中,王世充越想越气愤。本来瓦岗群雄都是自己手下败将,不知道什么原因,投靠了李世民后,却立刻脱胎换骨,让自己看到他们就犹如芒刺在背。愤怒之下,他命令将自己的妹夫单雄信叫到身边来,低声抱怨道:“当年在瓦岗军中,你也曾跟程知节、秦叔宝两人有过些交情。如今他们已经杀到洛阳城外了,你再跟着我也没什么意思,不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