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求才(1/3)
曹军退却之后,青州军彻底掌控谷阳城。。
这时候,太史慈已经渐渐缓过神来。
曹‘操’之所以未能及时奔赴战场,只有一个原因:曹‘操’怕了。
连番恶战之后,曹军虽有余力,可是,曹‘操’却不敢冒险了。
兖州军力原本就比不上青州,如果再有折损,一旦李贤倾尽全力,曹‘操’将再无还手之力。
荆州刘备的例子就在眼前,曹‘操’不想重蹈覆辙。
兖州军一反常态,转攻为守,顿时令人大跌眼镜。
李贤倒是无所谓,近期徐州的战略目标便是荆州,能够在兖州夺得谷阳这样一个立足之地,对于李贤来说已经足够了。
接下来,只要曹‘操’不寻事端,李贤甚至没打算与曹‘操’纠缠。
刘备就惨了,三方压力之下,荆州急需援军,可是,曹‘操’倒好,愣是将之前的承诺抛之脑后。
如果诅咒可以杀人,曹‘操’早已经死于刘备的诅咒之下。
“谁都靠不住,荆州只能靠自己!”
刘备有了惨痛的经验教训,可是,时间不等人,他面临的形势日渐严峻。
倘若再没有起‘色’,用不了多久,荆州将落入他人之手。
这对于刘备而言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等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有了大展拳脚的地盘,说什么也不能丢了。
绝望之下,刘备放弃了尊严,他数次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恳求相援。
司马徽是襄阳名士,素以素以知人、育人、荐才、克己而著称于世。被世人称为“人鉴”,俗称“水镜先生”。
初见刘备,司马徽未曾松口。
刘备知道,自己实力不足,只能以诚动人。
于是,刘备三次拜访司马徽。
终于,司马徽见了刘备。
甫一见面,刘备便施礼恳求:“请先生救我”。
司马徽摇了摇头,道:“我非神仙,如何救你?”
“先生学究天人,若能出山相助,荆州定能转危为安,逢凶化吉”
“使君高看老朽了,我不过多读了几本书,一无撒豆成兵之能,二无呼风唤雨之术,怕是帮不了使君呀”
刘备好不容易抓到一根救命稻草,自然不想轻易放过,“先生大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值此危难之际,还望先生体谅百姓,助我破敌”。
刘备搬出大义的名头,司马徽不好拒绝,他叹了口气,道:“我已经老了,有心相助,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刘备脸‘色’一黯,他嘴‘唇’颤抖起来,不知道该如何答复。
谁曾想,接下来司马徽竟然转口说道:“不过,我可以向使君推荐两个人,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大为好奇:“伏龙、凤雏,他们是何方高人?”
“伏龙却是隆中诸葛亮,号卧龙,凤雏乃襄阳庞统,他们二人‘胸’有丘壑,若能有他们相助,区区李贤,何足道哉!”
刘备信心大增,他诚心作揖,道:“多谢先生指点,他日若有所成,必不相负”。
司马徽不置可否。
等到刘备告辞之后,司马徽吩咐下人:“即日起,府院封‘门’闭院,若有人来访,便说我闭关修书了”。
“喏!”
刘备离开司马徽的府邸,第一时间将法正唤到跟前。
“孝直,水镜先生给我举荐了两名大才,一为卧龙,一为凤雏,我想修书一封,与他们详谈一番,你觉得如何?”
法正连连摇头:“使君不可如此,卧龙也好,凤雏也罢,都是世外高人,像他们这等人物,绝不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使君若是诚心相助,倒不如登‘门’拜访”。
刘备眼前一亮,他拍了拍脑‘门’,道:“却是我糊涂了,不错,登‘门’拜访,以示诚意!那便先见凤雏”。
法正又道:“使君又错了,先见卧龙,后见凤雏,绝不可颠倒了次序,否则,两者只能得一”。
刘备略一琢磨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幸有先生提点,否则,谬之大矣”。
法正没有居功,只是提醒了几句,让刘备做好被拒的心理准备。
刘备叹了口气,他知道,如今荆州就像个烫手山芋,除非真有扭转乾坤的大才,否则的话,局势不可逆转。
对于小有名气的名士来说,荆州太过危险,如果施展计策使得荆州转危为安倒也罢了,定能成就一番美名,可是,如果荆州沦陷,出仕的名士必将受到牵连。
刘备别无选择,外部的力量靠不住,他只能从兖州内部想办法。卧龙也好,凤雏也罢,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他们相助,荆州说不定真有转危为安的可能。
时间紧急,在一队百余人的骑军护卫下,刘备来到了隆中。
谁曾想,接连两次刘备都吃了闭‘门’羹,诸葛亮拒不相见。
虽说‘门’童说的委婉,可是,对于刘备这等人‘精’来说,再委婉的语气也掩盖不了直观的事实,诸葛亮不想出山。
有心转身离去,再去见见庞统,可是,来都来了,总归要见上一面,否则的话,如何能够甘心?
刘备劝慰自己,于是,在一分风雪‘交’加的日子,他再度叩响了诸葛亮的院‘门’。
这一次,诸葛亮没有搪塞。
相会之后,刘备按捺住‘激’动之意,道:“久闻先生大才,我有一事不明,还请先生教我”。
诸葛亮云淡风轻:“使君过誉了,我常居于乡野之地,孤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