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回到明末当军阀》

爱薇小说网(avrxs.com)

首页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 第四百二十四节 第一次北伐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vrxs.com/34737/

第四百二十四节 第一次北伐(1/2)

杨潮北伐最大的阻力,不是稍显疲惫的军队,不是刚刚遭遇战火洗礼的经济,而是自己的家人。

家人极力反对杨潮北伐,兵凶战危,让他不要轻易涉险,不但父母反对,几房妻妾都反对,尤其是怀着已经五个月身孕的公主朱媺娖哭的不停。

其实这段时间,杨潮始终坐镇南京,一次都没有亲临前线,就是因为家人,因为妻子怀孕,他也想陪伴妻子一直到生产,所以无论是阿济格还是豪格来攻,他始终坐镇南京,一步都没有远离家人。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这一次必须杨潮亲自回应,他必须给清廷重重的一击,才能让清廷老实下来,才能真正安心休整一番,杨潮太需要时间了,江南的改革才进行了一半,经济上的改革完成了一半,政治上的改革还没有进行。

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一年改革,两年稳定,三年发展,这样才有足够的余力,跟清廷进行长期的战争。

“公主,你听我说。如果为夫有一个理由能够留下,我就不会离开你。但是这次不同,这次谁去都不行,必须我亲自出面,必须是打着杨字大旗的大军狠狠的向满清心窝子里插上一刀,他们才知道疼,才知道怕。”

朱媺娖用手帕抹着眼泪。

“可是孩子再过四个月就要生了,你说要陪我一起的。”

杨潮叹道:“公主你放心,孩子出生的时候,我一定会陪在你身边。”

朱媺娖也知道杨潮去意已决,作为妻子实在是不好阻拦男人谋取功业,哪怕现在明眼人一看杨潮的功业就是挖他们朱家的墙根,但是与其被其他人挖走,还不如让给自己男人,再说了她一个女人,那些政事根本就不是她该操心的。

所以朱媺娖也只能点头:“驸马说话可要算话!”

杨潮轻轻抱着她:“为夫那一次说话不算话了。”

公主的脸稍稍红了起来,光天化日的。她很不习惯,但是她又很享受这种被男人拥在怀中,而肚子里还有他的骨血。

“好了,你要好好保重。等我回来知不知道!”

许久之后,杨潮才放开朱媺娖。

朱媺娖红着脸点头。

“每天要锻炼锻炼,你这身子太弱了,不锻炼的话,生孩子时候要吃苦!”

耐心的叮嘱让朱媺娖感到一种幸福的感觉。这种感觉她本来以为身为公主是不会拥有的,但是现在她拥有这一切,第一次朱媺娖感觉到,似乎大明朝的失败对她个人而言,却不是一件太坏的事情。

离开朱媺娖开始劝说父母,跟父母讲道理,分析情况,父母也不是一个强硬的人,尤其是现在杨潮位高权重,父亲甚至认为杨潮是在给杨家打天下的时候。他并不想组织。

“儿啊,你要记住,你可千万不能涉险,你现在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了。”

父亲千般关心的叮嘱道。

“哎,子嗣单薄啊。”

说完不忘叹息一声,以前他发出这种感叹的意思就是没能纳妾多生几个儿子,每一次都会被母亲蛮不讲理的责难。

但是这一次母亲不但没有责难,反而露出羞愧的神色,似乎在为没有给杨家多添几个丁口而愧疚一般。

当天母亲就跟父亲商议,说给他找两个丫头做妾的事情。不过这一次父亲自己拒绝了,说孙子都快出生了,做爷爷的纳妾像什么话,一心期盼着公主能给家里添个男丁。

杨潮劝说完父母。就该去劝几个小妾了。

说起来小妾的地位确实低啊,怀有身孕的妻子此时最惹不起,蛮不讲理的父母第二惹不起,这些小妾吗,那还是惹得起的。

“哭哭,哭什么哭!为夫是去征战沙场。尽忠保国,你们如此哭闹多不吉利!”

对小妾吗,自然要摆出大老爷的架子来。

其实哭闹的也就是董小宛和陈圆圆,董小宛用哀愁的眼睛盯着杨潮一副哀怨,陈圆圆只是低声哭泣,李香君倒是没有哭,只是露出担心的神色。

“对,别哭了。夫君即将出征,不吉利!”

董小宛抽噎几声后,强行止住了哭泣。

“那今晚让奴家好好伺候伯爷。”

董小宛转而娇羞的说道。

陈圆圆抬起头来,用祸水级的美颜决然道:“奴家也要伺候伯爷。”

李香君欲言又止,还有些放不开,也怕累坏了杨潮。

杨潮哈哈一笑:“好,一起来吧!”

天大亮。

骑着马感觉到一阵阵腰酸,到底是二十来岁的小妾啊,掐出水的身子,太缺耕耘了,让杨潮元气大伤才满足了她们。

看到同行的赵康和孙长福两人也是如此,杨潮就知道他们昨夜也玩的过分了。

与骑兵部队先行,赵康带领的骑兵部队,名义上是杨潮的亲兵队,因此在这只部队中,大家对杨潮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士兵们对杨潮极为热情,无论杨潮走到队伍中的哪一处,都是绝对的焦点,甚至还因为太过于关注杨潮,行军都乱了的事情。

孙长福率领的军队坐船慢慢行动,他和赵康这次南下唯一的作用就是最了一回长途行军训练,除了多消耗几千担粮食,没有任何贡献。

大军经过扬州和淮安的时候,看到这两座城市已经完全恢复了归来,破损的房屋重修了,街面也恢复了以往的繁华。

在杨潮新的验证制度下,淮扬盐商们投资在海边新建了十八个大盐场,加上官府原有的盐场,江淮食盐产量比过去翻了两倍还多,最大的好处就是常年远比鲜

状态提示: 第四百二十四节 第一次北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