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崇祯的小心思(1/2)
整个天津城西到处都是尸体,百分之八十是汉人的尸体,蒙古鞑子的尸体占到了百分之十九,建奴只有非常少的人阵亡。
戚金他们阵亡一万五千人,鞑子只死了三千多人,差不多五比一的伤亡,只要还打一天,戚金的人马就会全部拼光。就在戚金准备最后一搏的时候,鞑子却突然退兵了,那些被抓来的百姓也被全部屠杀掉。
等鞑子撤远后,戚金才敢打开城门,带着人去收敛同胞的遗体,这可是将近三万百姓的尸体啊!修罗场也没有这样残酷。国家积弱,受苦受难的始终是老百姓。
豪格是接到了皇太极的命令,所以才连夜退兵的,再说建奴的斥候已经发现虎贲军已经从通州出兵了,皇太极是豪格的父皇,他不可能去违背皇太极的命令。
多尔衮和代善也很快就接到了皇太极的命令,多尔衮虽然不想退,可是涿州的卢象升好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凭借手中两万多天雄军和几万青壮,和建奴两路大军鏖战数日,彼此伤亡都有点大。
没有办法的代善和多尔衮只能选择合并一处,顺着代善的攻击路线撤退出关,这样就完全避开了虎贲军,因为杨廷鉴已经带着虎贲军去了天津。
建奴的这次入寇,就这样草草收场,建奴这次总共出兵二十万,攻占了大明五十八座城市,屠杀了将近八十万人,抢劫的财富和粮食不计其数。
(本书最初叫明帝国,后来才改成全球殖民的,所以才会写到现在主角还没有去南方发展自己的实力,建奴入寇就写到这里了,必须让主角尽快去南方,开始海上风帆战列舰争霸时代……后半部主角基本在进行bb对轰,喜欢海战的兄弟,多多支持下。)
其实那些金银珠宝都落到了杨廷鉴的手中,粮食这些都落到崇祯的手中。收获最大的当日是虎贲军,可是受苦受难的却是北直隶的百姓。大明北直隶经过建奴的这次入寇,没有十年是别想恢复过来。
北直隶好多城市都成了废墟,人口更是没有多少。但此时又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多出了很多无主的土地,只要朝廷能用这些土地来安置那些无地的流民,北直隶的局势又将很快稳定下去,可那些朝廷大佬会吗?
建奴撤退得很快。基本上都是轻装撤退,并没有掳掠人口,但建奴把所掳掠的人都杀了,杨廷鉴当然也无法把这些建奴怎么样,只能任由他们撤退。
杨廷鉴随即让出征的虎贲军还回通州休整,而他本人立即带着建奴的首级和武器装备去了京师,达到京师的杨廷鉴随即上了一个奏章。
杨廷鉴的这个奏章就是说的那些无主之地,杨廷鉴的意思就是请崇祯任命他来分配这些无主之地,杨廷鉴的意思分明,就是要用这些土地来安置那些无地的流民。
京师的欢迎仪式照旧。不过杨廷鉴和那些朝廷大佬都没有把心思放在这里了,这数不清的无主之地,可又是一笔天量的财富,中国人的土地情节绝对是无与伦比的,所有的官员,都想分散一杯羹,杨廷鉴这无疑在吸引仇恨。
就在杨廷鉴返回京师的第二天,就有无数的奏章弹劾杨廷鉴,有说杨廷鉴拥兵自重的,有说杨廷鉴屯重兵与京师周边意图不轨的。有弹劾杨廷鉴滥杀无辜的,更有人弹劾杨廷鉴隐瞒营州金银的。
大明的那些给事中,或者是言官,可以风闻奏事。捕风捉影的事儿也可以用来弹劾,众口铄金,杨廷鉴根本是辩无可辩。
再说杨廷鉴也知道这些官员为什么弹劾自己,不就是自己打算把那些无主之地分给无地的流民嘛!这无疑是抢了那些贪官到嘴的肥肉,他们肯定要来找杨廷鉴的麻烦,哪怕杨廷鉴在这次建奴入寇之战中劳苦功高。他们弹劾起来一样毫不手软,就好像杨廷鉴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一样,他们就不想想,在大明最危急的时刻,到底是谁挺身而出。
弹劾杨廷鉴的奏章如雪片一样飞入紫禁城,崇祯也是大为火光,这些弹劾杨廷鉴的奏章全部留中不发,崇祯内心肯定是信任杨廷鉴,可是杨廷鉴文治武功实在是太变态了,虎贲军的赫赫军威也把崇祯给震惊了,这几万虎贲军就在京师边上,就算崇祯在杨廷鉴身边放得有眼线,可崇祯现在也开始变得不放心起来,这就是三人成虎啊!
杨廷鉴要的就这样的结果,大明的这帮官员,很多都是尸位素餐,有能力的可是不多,杨廷鉴恨不得插上翅膀去南方,让那翰林院编修见鬼去吧!
崇祯在乾清宫诏见了杨廷鉴,怎么形容崇祯此时的心情呢!崇祯现在对杨廷鉴是既爱又怕。崇祯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正常了,杨廷鉴文有状元之才,武有项羽之能,何况杨廷鉴手下更有一支天下无敌的军队,换着任何人做皇帝,对杨廷鉴都不能十分放心。
杨廷鉴这样的人能杀吗?崇祯不会愚蠢到自毁长城的地步,崇祯要用杨廷鉴,但又必须限制和防备杨廷鉴,这就比较考崇祯的智慧了。
好吧!现在机会来了,无数人弹劾杨廷鉴,有说杨廷鉴拥兵自重的,有说杨廷鉴意图不轨的,有说杨廷鉴隐藏营州金银的,五种各样的弹劾理由,还别说杨廷鉴的行为和表现还真和这些沾边。
崇祯真不愚蠢,他在诏见杨廷鉴的时候,已经给杨廷鉴安排好了去处:
“微臣杨廷鉴参见陛下。”
杨廷鉴对着坐在书案后的崇祯行了一个揖礼,这是杨廷鉴的习惯,见崇祯不跪,崇祯也习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