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真正的和谐(1/2)
在常熟这个地方,我们是先实地参观,随后听情况介绍。
和我们座谈的虽然是一位抓旅游工作的刘副市长,但通过常熟的旅游,我们也从中了解到了常熟的很多方面。
刘副市长让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有关常熟发展情况的资料。材料中对常熟的整体发展战略做出了明晰的介绍。
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无论是对于全国,还是对于常熟来说,都是一段极不平凡的思想解放史,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创新创业史。改革开放以来,常熟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抓住了发展乡镇企业、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三次历史机遇,实现了“由农转工、“由内转外”、“由单转多”三大历史性跨越。
常熟以建办乡镇企业、建设新型集镇为契机,成功闯出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碧溪之路”,成为“苏南模式”的杰出代表;常熟顺应农民搞流通、办市场的创举,建成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走出了一条“市场带动产业、产业提升市场”的“富民之路”;常熟积极倡导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出了民众无阻碍自主创业,企业无障碍自主发展的民营经济“腾飞之路”。
刘副市长自豪地说,改革开放24年,是常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24年,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24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24年,是富民强市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的24年。
下面,刘副市长结合旅游,谈起了常熟科学发展的实践与经验。我们听了以后,都感到很受启发,获益匪浅。
1984年2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改造旧乡村—————碧溪乡发展农副工建成新型集镇》,并作了编者按。这是江苏常熟农民勇于开拓大胆实践,创出的“碧溪之路”,它成为苏南发展乡镇工业的典型、“苏南模式”的代表。如今,常熟人又敢于争先,求实创新,以“旅游活市”战略助推旅游产业又一次快速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常熟之路”。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具有3000多年文明史的江南名城常熟,不仅郁郁葱葱,碧波荡漾,而且依山傍水的林立高楼也让人感到今日常熟的现代与时尚。
常熟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东倚上海、南接苏州、西邻无锡、北枕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改革开放以来,常熟抓住发展乡镇企业、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城市化四次机遇,实现了“由农转工”、“由内转外”、“由单转多”、“由乡转城”四次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成为江苏省首批跨入“全面小康”的县之一。
如何在后工业时代的条件下实现发展新突破?如何走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经过充分调研和思考,常熟的决策者把目光投向了旅游业。
近几年来,常熟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高度重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常熟确立了“工业立市、旅游活市、商贸富市、文化强市、科教兴市”的五大发展战略,特别是“旅游活市”战略的提出备受关注。常熟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产业优势,着力构建“大旅游”发展环境,以“大旅游”理念促进旅游大发展,探索实践出了一条符合常熟实际、顺应旅游发展规律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常熟之路”,成为东部发达地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杰出典型。常熟正从一个工业化城市向“江南商都、文化名城、旅游胜地”的方向迈进。
以旅游活跃市场,以旅游带活经济,以旅游增添城市生机与活力,就是要把资源转变为产品,把产品转变为品牌,把品牌转变为核心竞争力。
旅游活市:常熟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
常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常熟敢为人先,大胆实践,成功闯出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碧溪之路”,成为“苏南模式”的杰出代表。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常熟已形成了拥有以造纸、能源、建材、化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临江产业群体,拥有一大批如芬兰upm、日本大金、住友、夏普等国际“大牌”跨国公司。同时,依托发达的产业基础,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注册商标总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全市拥有“波司登”、“梦兰”、“隆力奇”等56只中国驰名商标、22个中国名牌产品,“波司登”成为全国服装行业唯一的“中国世界名牌”。
跨入新世纪,常熟经济的“强大”已是有目共睹: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6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
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常熟决策者此时的思考。他们看准了旅游业是资源消耗少、投资效益高、发展前景好的朝阳产业,也是关联度大、拉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为此,常熟市委、市政府在研究确定新一轮发展战略时,从常熟自身实际和资源优势出发,明确提出了“旅游活市”的发展思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中国休闲名城、旅游度假基地”为目标,围绕“江南商都、文化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