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放粮(1/2)
百姓聚集起来,向户部的大门行进,走在最前面的是一群乞丐,他们是粮价飞涨的最直接受害者。
百姓群情激愤,他们把怨气都集中在了王安身上。在这只队伍行进的过程中,不断的有群众加入到这只队伍之中来。可等他们到了户部,发现衙役已经云集在这里。负责维护这里的治安,百姓见到衙役心中虽然有些胆怯,但是腹中的饥饿战胜了自己的懦弱,他们携手向前而来。
“让王安出来”,“王安我们快饿死了,你行行好吧”,百姓群情激愤,大声的喊道。王安从里面踱步走了出来,刘源、刘慧慧、刘娇娇却在后面跟随着。户部的官员在他们的后面,他们心中一阵惊诧,王安居然走在太子、公主的前面,而王安行之不疑,太子、公主仿佛也认为这并无不妥。
王安走到了户部的外面,外面的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他们虽然愤怒,但是对王安还是非常尊重的,毕竟这个人不止一次的挽救京城,挽救这个国家。王安缓缓的开口说道:“大家的困难本人也是深知,这几i我们收购了一些粮食,准备开设一些粥厂,赈济一些实在有困难的百姓,不过现在户部收购的粮食非常有限,大部分粮食都在一些jian商的手中,我们对此也是心有余,力不足,请大家原谅”。
百姓很快就安定了下来,他们对王安心存感激,知道这些粮食来之不易,是户部花大价钱买来的,现在却用来赈济灾民”,王安接着说道:“我们的粥厂只能满足你们基本的需求,如果你们想吃的更饱一些的话,可以加入我们修建运河的队伍之中,我们保证建设者的粮食需求,同时他还能挣上一笔口粮,可以养活全家老小”,百姓之中的青壮年,还有一些乞丐,顿时积极踊跃的报名。
户部的官吏开始在户部一边搭设粥棚,同时核对人员身份,免费发放米粥。而另外一边加入运河修建的人员却可以吃到更好、更多的饭菜。对此百姓并没有抱怨,他们知道天下没有白来的午餐的道理。
刘源、刘慧慧、刘娇娇还有户部的官员非常的佩服王安的举措,认为这样既可以赈济灾民,又可以修建工程,实在是一举两得。王安看出了他们敬佩目光表达的意思,于是说道:“高价收购粮食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我选择高价收粮,最终是为了百姓吃到便宜的粮食”,刘源与户部官员一阵惊愕,心道你不断的抬高粮价,却说是为了百姓吃到便宜的粮食,这两件事仿佛是南辕北辙事情。
京城的粮价在王安放粮之后有一个小的下浮,不过不久再次升高,这样就逼得更多的中产家庭也不得不到王安那里去粥棚吃粥,而一些青壮年也加入到了修建运河的队伍之中,不久,运河各段基本清理完毕。眼看着这些青壮年又要失业,但是王安接着建议修建一条从杭州到渔阳的大运河,不久就在王安的大力主张之下,开始修建大运河。
这个工程规模巨大,需要巨大的投资,消息一出,很多的御史纷纷上奏皇帝,指责王安劳民伤财。刘渊桌子上参奏王安的奏折几乎已经堆满了桌案。刘渊揉着发痛的头,说道:“王安几乎成了焦点人物,几乎每天都有人骂他”,兵部尚书孙尚说道:“陛下,微臣认为王安此举必有深意,陛下不必理会他们”,皇帝说道:“可是朕的确是被大臣们烦够了,在朝堂上他们在朕的耳边不断的说王安的坏话,说他不学无术,无法稳定京城的粮价。说他修建运河劳民伤财,国家一定会被他灭亡。我回到**,耳朵倒是清静了,但是他们又不断的上书,朕的眼睛也闲不了了”,孙尚大怒说道:“囤积粮食是这些达官显贵、皇亲国戚、各级官吏,御史不参奏他们,却不断的参奏王安,这分明是柿子挑软的捏吗”,皇帝不屑的说道:“有了朕的支持,王安还是软柿子吗?不过你老实更我说,你囤积粮食没有”,孙尚急忙摇头说道:“我本有这个想法,可是王安一回京城,我就打消了这个主意,我有一个预感,这些人跟王安作对一定要倒霉,因为自从我认识王安,就没有看到他失败过,也没有看到他吃过亏”。
京城的粮价继续上涨着,京城的达官显贵们继续不断的囤积粮食,他们意图通过此举大赚一笔。可是不久王安宣布运河修建完成,粮食可以不断的运进京城,并且当天就有一批粮食运到了长安。接着王安又宣布在京城连续三天抛售便宜的粮食。
百姓云集到了户部,他们等着户部开场放粮,果然户部没有失约,在那天的确放粮了,京城的粮价在那一i顿时下跌,而且是一跌再跌。原来各地的商人知道京城缺粮,立即从各地运来了大量的粮食,可是他们运到京城后顿时赶上粮食价格大幅下跌,他们心中也打起了鼓,于是也着急把粮食卖出去,于是也降价销售,价格自然比户部的要低一些。但是他们降价,百姓反而不着急购买了,因为他们等待着粮食继续降价。
刘源擦了一下头上的汗说道:“王安,你这是一步险棋,如果这些商人知道,你从运河里面运来的东西里面并没有粮食,还有你那天所谓的三天放粮,其实你手中根本就没有多少粮食,那么他们一定不再降价,到了那时,我看你怎么收场”,王安一笑说道:“我抬高价格就是为了商人从各地把粮食运来,到时粮食多了,价格自然会降,只是如果我不采取这个行动,这个时间会长一些罢了。我采取这个措施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