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广告的初级载体(1/2)
广告自古有之,一开始当然是吆喝,吆喝的好,卖东西就卖得快,而真正成熟的广告概念,是在工业化生产之后,商品产量大增,迫使商人开始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广告上面。/p
当然,高级的广告需要载体,需要一种在人们之间广泛传播的东西作为载体,最早的广告,是贴在墙上的告示,再到后来,才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p
显然,李承乾现在只能发展报纸,别的东西,起码得等有电才行,而电,他还得好好思考怎么发展。/p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李承乾不可能先让大唐进入蒸汽时代,再进入电气时代,他不是傻的,完全没有必要,直接进入电气时代就对了。/p
这些得慢慢来,现在他要做的,是怎么在一个月以内,打一个完美的广告,让狼人杀火爆长安城。/p
“梨儿,去把印刷坊的主事找来,我有事情要他去做。”李承乾道。/p
“是。”/p
不多时间,主事来了,李承乾直接开门见山。/p
“印刷坊现在一天最多印制多少东西?”李承乾问。/p
他也不知道印刷坊现在主要印制的是什么,只能问印多少东西。/p
主事则是如实回答:“现在不像刚开始那么忙碌,工人们也没有日夜轮换加班,一天可以印制一千本《论语》。”/p
李承乾暗自盘算起来,这个产量,貌似不能供应长安城的报纸需求,一天也就能印一千五百份报纸,这似乎只能供给长安城不到百分之一户的报纸。/p
当然,有闲钱买报纸的,也不会很多,但毕竟是长安,一户买一份报纸,就算只有十分之一买,也要每日供一万五千份报纸,这里可有十五万户人……/p
加上这里商铺云集,各种朝廷的部门都在,他的报纸,这些地方得买吧,反正,一天印一千五百份报纸,简直不够看。/p
“给我招人,产量要翻十倍才行。”李承乾道。/p
“……”/p
主事沉默,李承乾怎么突然就要加十倍产量?长安城可不止他们一家印刷坊,加十倍产量,到时候工人恐怕得喝西北风啊……/p
“殿下,万万不可啊,咱们还是循序渐进的好,人多了,吃住,工资都是问题,再说了,又不止我们有活字印刷术。”主事道。/p
他有点疑惑,为什么李承乾不把这个技术保密下来,而是公布天下?说到底,李承乾不是一个商人,他是一个科技工作者,他搞出活字印刷术又不是赚钱的。/p
“你尽管招人,顺便把活字工具也订购好,要快,我要印制大量的东西,每日都出售的那种。”李承乾道。/p
“好吧。”主事道,“印刷坊的钱,只够支撑半个月时间。”/p
“没事,都不用半个月,这东西,一天一回本,甚至还有得赚。”李承乾道。/p
主事不再多说什么,反正这个印刷坊是李承乾的,他只是给李承乾打工,李承乾把印刷坊搞垮了,他大不了换个地方继续打工,好歹管理过天下第一坊,不愁找不到工作。/p
主事离开之后,李承乾开始进行报纸版面的设计,直接让系统套用一个报纸模板,至于报头,李承乾自然是自己写了。/p
大唐日报四个大字被他写下来,中规中矩,不算好看,也不算丑,至于名字,当然是往大了取,第一个报纸,抢占先机很重要。/p
大唐日报作为李承乾第一个推出的商品,最重要的属性,当然是卖点了,没有卖点,就是一张写满了字而不值钱的废纸,有卖点,才是报纸。/p
他很快想到大唐日报的第一个卖点,那就是天气预报。/p
天气预报这种东西,其实有钦天监存在,早就可以做的,但李淳风他们没敢这么做,揣摩上意都是很作死的事情,揣摩天意,更是作死,虽然他们的预测已经有八成的正确率,还是不敢往出去抖。/p
李承乾可不怕这个,他要让自己的报纸卖钱,就得有天气预报,对农民来说,什么最值钱?当然是天气预报最值钱了。/p
有这个,大家才好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到底是收不收粮食,或者种下种子菜苗,会不会下雨……/p
甚至小摊贩,也很需要天气预报,毕竟出摊不容易,一下雨,又得收摊,很麻烦。/p
他完全可以把系统给出的精确天气预报放在他的大唐日报上,就单凭这个,他的日报就不愁卖不出去……/p
一份一万字的报纸,李承乾想了半天,才想出来十几个字,大唐日报,四个字,天气预报,哪怕是雷阵雨转多云这么长的预报,加在一起也不过十个字。/p
也就是说,他这个大唐日报,完成千分之一了……/p
接下来,他决定把自己这个日报的官方销售渠道打开,很简单,只需要在第一页刊登李二每日上朝论事的结果就行,这个可以交给太史局去做,他们也知道分寸,什么可以公布,什么不能公布。/p
加上这个,长安城里面的各部,各大家族,不想买也得买大唐日报,了解陛下还是很有必要的。/p
一共四页,第一页是这个,第二页就要刊登一些时事,也就是各地发生的重要事件。/p
前两页可以说是很稳定的两页,每日都有的写,第三页,他决定刊登一些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相信不会没东西可写,只要报纸名气出去,不愁没人在他这发表诗歌。/p
最后一页,则是刊登一些字谜,笑话,游戏之类的东西,而这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