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刺案(1/2)
队伍在函谷关修整的第三天,秦阳等到了姗姗来迟的孙四喜。/p
眼眶浮肿,眼球充血的孙四喜,带着一脸兴奋地欣喜,匆匆来到了秦阳的大帐。/p
函谷关虽然有着基本的生活设施,但基本还是属于一座军事要塞,秦阳不想占用函谷关守将的居所,只能跟着大军,在军营里生活。/p
好在他是一国大王,该有的一切都会得到十分妥帖的办理。而不是像行军途中的临时住所,空荡荡的除了睡觉的床榻,吃饭的桌子,就什么都没有。/p
至少在这里,函谷关守将为秦阳置办了不少起居用品。让秦阳的生活可以更精致一些。/p
孙四喜见到秦阳的时候,秦阳正在研究马鞍。前世没有接触过马的机会,马鞍的印象多来自影视剧,所以秦阳只能凭着大致的印象去作画。/p
为了能够简单地线条描绘图案,秦阳甚至因此自制了几支炭笔。本来想直接用铅笔,可惜函谷关没有找到铅,估计得回咸阳才能把铅笔制造出来。/p
马鞍,马镫,马蹄铁,这三种东西的出现,将极大的改变骑兵的作战方式,甚至能够让农耕文明的健儿更快的适应马背上作战的方式。/p
农耕文明相比游牧文明,劣势就在作战之后的追击上。/p
游牧民族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可谓是弓马娴熟。面对这样的全民骑兵的民族,九州各国最多的步兵武卒,显然更多处于被动防御的层次。/p
每次打赢了草原部族的入侵,人家马头一转,一阵疾驰就跑回了草原之上。步兵倚靠两条腿,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追杀这些草原骑兵的。/p
秦阳这次御驾亲征,骑马走了不少的路程,也算是了解了长城以南,各国训练骑兵的困难之处,所以这次回来,就想着要把马蹄铁等东西给提前制作出来。在他心里,要防范的,始终是草原的游牧民族。/p
孙四喜给秦阳带来了茶叶和更加精美的茶具,这是赵楚楚让孙四喜转交给秦阳。此刻,孙四喜就守在小火炉旁边,准备为秦阳泡茶。/p
“楚楚姑娘说,常喝这茶汤,能够消除脂肪,解除腥腻,让人身体更加康健,是难得的好东西。”/p
“仆有幸,楚楚姑娘也送了仆一点点,仆喝了之后,却是感觉身体爽利许多。特别是吃了太多肥肉之后,喝上几杯茶,肚子能舒服许多。”/p
孙四喜一边给小火炉扇火,一边唠哩唠叨地向秦阳阐述喝茶的好处。/p
说话间,茶水煮好,孙四喜照例自己先喝了一杯,然后才捧着清亮的茶汤,小心翼翼地端到秦阳面前。/p
“大王,请品尝。”/p
秦阳放下手中的炭笔,到一旁的铜盆中洗了洗手,这才接过孙四喜手中的茶盏。自从陈香儿代理了瓷器的销售之后,色彩艳丽,轻盈剔透的瓷器瞬间成了秦国上层人物的宠儿。/p
秦阳的王宫中,还放着陈香儿进贡的一整套瓷器。/p
眼前的茶盏色泽漂亮了许多,显然在秦阳离开的几个月,瓷器的烧制有了更好的发展。/p
“不错,入口微苦,入喉回甘,香气扑鼻,经久不散,确实不错!”/p
明明已经喝过无数遍,可在孙四喜面前,秦阳还得装出一副初次品尝的模样。/p
喝了几口,茶盏中的茶水减半,秦阳将茶盏放下,重新拿起炭笔作画。孙四喜则提着小壶,过来给秦阳添水。/p
“说说吧,听说寡人不在的时候,你办了个大案子。”/p
明明秦王没有看他,可孙四喜却依然感觉到了来自秦王的审视。仿佛在那边作画的只是一个躯壳,真正的目光如同恐怖的巨兽,高悬于孙四喜的头顶,冷冰冰地俯视着他。/p
“大王烛照万里,明察秋毫。”/p
孙四喜先是给秦阳拍了一通马屁,继而说道:“这次的案子能够被揭发,也是偶然……”/p
孙四喜的讲述,基本和鲁大福的讲述一致,只是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孙四喜讲得比鲁大福详细一些。/p
原来楚国和燕国潜伏在秦国的奸细,在得知秦王御驾亲征之后,就策划了数次针对秦阳的暗杀。只是秦阳一直都是深居简出,待在军营之中,让刺客们没有机会下手。/p
直到秦国灭了魏国,楚国的刺客才想到要和燕国的刺客联手,想趁着秦军大胜松懈的时机,一起刺杀秦王。并把事情嫁祸给赵魏韩三国的反秦势力。/p
他们认为,一旦行刺成功,秦国必定加大力度,清剿赵魏韩三国故地的反秦势力。/p
到时候,燕楚两国则会趁势而起,联合齐国和代国,一起出兵帮助赵魏韩三国的反秦势力,对抗秦国。如果进展顺利,燕楚齐三国会各自扶持,重新建立韩魏赵三国。继而联合出兵,攻入函谷关,消灭各国的心头之患——秦国。/p
“哼!”秦阳随手扔了手中的炭笔,愤怒地道“他们倒是好算计。”/p
“这些人,不是寡人看不起他们,天天小肚鸡肠,就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害苦了九州黎庶。”/p
“明的争不过去,现在这卑劣无耻的伎俩用得倒是越发纯熟。”/p
秦阳回头,看着桌子上的图纸对孙四喜吩咐道:“桌上的东西,立刻送回咸阳,交给治粟内史衙门,先准备五万副!”/p
“诺!”孙四喜躬身,准备上前收起图纸。/p
秦阳这时候却冷不丁地说了一句,“记住,这图纸上的东西,若是泄露。寡人就车裂了他。”/p
孙四喜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