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弟子礼(1/2)
赵德昭连打带骂,把两个号称当世鸿儒的迂腐文人教训的无话可说。/p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自觉说不过他,加上他是皇子,说赢他怕也落不下好,所以都是看热闹而已。/p
不过还是又不信邪的,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天水郡王不过是这一半年靠些谱了,之前那些年您什么样儿,您自己比谁都清楚吧。就算是现在,您也不过是图逞口舌之力,我想要考较郡王殿下一番,不知您敢不敢接招?”/p
赵德昭撇了撇嘴,不用回头就知道这人是谁了,今天老子犯晦气,都是从后面钻出来小人。/p
“唐大人!你有什么本事,尽管用出来就是,我还能怕了你不成!”/p
赵德昭回过身,看着眼前的御史中丞唐继先,口中说的若无其事,其实心中还是蛮紧张的。/p
没办法,无论前世还是前身,都是没啥学问的人,遇上这群清流文士,实在有些心虚。/p
“书院正门,已经有了一幅题字,文思隽永,非同凡响,大概就是主院亲自所写,这中庭之院,还缺一幅题字,天水郡王既然能言巧辩,还请不吝赐教。”/p
赵德昭心想,正门那幅字?不正是我抄范仲淹的那几句,这家伙还以为是虞白自己写的呢。/p
题字嘛他可是来者不拒,随便挑个历史文人的名言,拿来用就可以了。/p
“这可笑话了!你们一个个的自认名儒清流,学院的题字倒要找起我来,就不怕我写出流芳千古的名句,让你们下不来台!”/p
唐继先仰天一笑,要不是看他郡王的面子,简直就要一口唾沫喷上来。/p
四周那些即使不是赵光义的人,也无不暗暗摇头。/p
赵德昭道,“也罢!前边我已经写了一幅,这次我就偷偷懒,用前人现成的句子截两句来凑凑数吧!这中庭,我看就用‘虽楚有材,于斯为盛’吧!诸位觉得如何!”/p
嘶!/p
这……/p
围观的一种儒人文士们,开始还想找毛病,褒贬赵德昭两句,可是越想越觉得,这八个字简直绝妙,用在这里实在是相得益彰,十分合适。/p
虽然楚地一向是人才济济之地,但是现在这里才是精英汇集,盛况空前的所在。/p
简单精炼,却直中要害,还透着一股子高高在上的俯视感。/p
赵德昭这次抄的是前世岳麓书院的一幅楹联。/p
原文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p
分别是摘自《左传》和《论语》,不过虽楚有材改成了惟楚有才。/p
但人家岳麓书院就在楚地,改了自然合适。/p
这里是豫境,虽楚惟楚都不合适,改成惟豫更加贻笑大方。/p
所以赵德昭干脆不改了,直接搬过来用,却意外的和谐。/p
看着周围一群迂腐文人哥哥目瞪口呆的样子,赵德昭微笑道,“拾人牙慧,实在有些丢人了,诸位若是有合适的字句,不妨说出来指教指教。”/p
唐继先老脸通红,他原本自然是准备了的,但是现在感觉,和“虽楚有才,于斯为盛”比起来,还是颇为不及,拿出来就是献丑。/p
大家各自斟酌一番,终于都对赵德昭心服口服,除了赵光义一派的,其他人都开口夸赞起来。/p
“想不到天水郡王看似粗犷,心中自有锦绣,这八个字简简单单,却十分契合此地此景啊。”/p
“没错!简直是非常完美,无可替代。”/p
“郡王说之前已经写了一幅了?却不知怎样的字句,郡王能否再说一遍,我们也学习学习。”/p
张德文根本不信,高声说道,“这一联虽妙,终究是截得古人名句,天水郡王的斤两,其实大家都知道,你们真信他还有其他佳作?简直是开玩笑!”/p
忽然一人沉声道,“正门那幅题字,正是天水郡王所写,老朽愿意一生清誉,为郡王作证。”/p
白云书院的主人虞白,终于适时出现,并愿以一生的名誉,证明赵德昭写了正门的题辞。/p
“这……不可能吧……不过既是虞老夫子证明,那自然是假不了。”/p
“想不到!天水郡王居然还能通诗文。”/p
“你管这叫通诗文?正门那幅题字,简直就是艳压当场好吧!”/p
这时的虞白,已经成了众人口中的老夫子,书院都是他亲自开设的,他自然不可能赔上自己的一世英名,胡乱吹捧赵德昭。/p
“难道……‘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居然是天水郡王的手笔!真是出乎意料之外呀!”/p
周自明和马植对望一眼,都是又惊又喜。/p
原本以为郡王就是人品德行过得硬,想不到现在既能领兵平乱,又能写出千古佳句,实在是大宋朝不可多得的一位全能人才啊。/p
张德文再次被打脸,呆呆看着赵德昭,心想虽楚有才,于斯为盛也就罢了,毕竟只是把古人句子捏到一起。/p
但是这“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可是太过惊人了,当今世上,只怕被称为老夫子的虞白,也写不出这么绝妙的句子。/p
这遒劲快意的风格,倒还真的更像是赵德昭的出手。/p
虞白走到赵德昭面前,忽然一掀衣摆,单腿跪了下去,同时双手当胸抱揖一礼。/p
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可是弟子礼。/p
施这礼可有讲究,这是认为对方的德行与才华皆可为自己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