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焚书坑儒(3/6)
明显的。虽然统一的秦朝只持续了十几年,但秦朝以后的所有统治者,一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所有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核心思想。
华夏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否定焚书坑儒,将它作为暴秦的主要证据,作为秦灭亡的主要原因。
“坑儒谷”中石碑的设立是这一观念的实物证据,也是秦以后的中国人与它决裂的表征。就在长安附近,有一黑色石碑,立于之上,其碑文云:“秦坑儒谷即今临潼县洪庆堡南之鬼沟。《史记》中之‘秦始皇本纪’云,始皇三十五年,书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余,皆坑于咸阳。《文献通考》又云,其后秦始皇再坑儒生七百人于骊山脚下,秦始皇命人种瓜骊山山谷中之温处,诸贤解辩至则,伏机弩射自谷上填土埋之,历久声绝。”
对于秦始皇,后世的读书人不疯狂地攻击为暴君。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他们更是不择手段地加以诋毁。
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秦始皇烧书是为了中国的统一,镇压复辟势力的反抗,这项措施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完全必要的措施。
秦始皇并没有毁灭文化,他没有烧农书和医书,他坑儒也只是坑掉了一小撮顽固的复辟党,并非像后世的读书人歪曲的那样是要杀尽天下的知识分子。
秦始皇焚书坑儒,历代以来,国人对这件事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之口诛笔伐了两千多年。杜睿始终都认为焚书坑儒是正确的,当时有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各国的愚儒都在讲爱国,知识分子在各地起到了煽动社会情绪,对抗秦朝政府的作用,韩非对秦朝剪除六国也是满怀非议。如果秦始皇是个宗教家,他会做出耐心的解释,这在当时是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可是,开国皇帝都是灵感过人、作风粗鲁的,秦始皇当时就亲自点名了460个“饶舌”的人,力排众议予以坑杀,同时扫荡各国的文化异端。
周朝的时候,周文王以德服天下,各路诸侯相当于当下大唐的各个道,都可以拥有兵权。周文王的后代逐渐出现了能之辈,中央力统辖各省,诸侯之间战争不断,中国的历史就过渡到了春秋和战国时代。
在那个时候,中国出现了两个宗教家,就是老子和孔子。当时孔子策改善社会的混乱,就发出了“朝问道,夕死可矣”的叹息,这句话就讲明了,孔老夫子愿意用自己的生命给天下换来治安良策。
两个带星的宗教家几乎在同一个历史阶段来到中国,也都策于社会的混乱,又一个带星的人,秦始皇就降生到了中国,统一了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制度。
秦朝的历史虽然短暂,却为2000多年以来中国的政治框架奠定了基础,这个历史贡献超过了老子和孔子,老子和孔子除了留下教化言辞,对和平社会几乎没有贡献,上尊下卑的礼制扭曲了人人平等的道德原则,这对导向民族风貌是个恶劣的条规。
秦始皇首创的军事、文化、法务、经济和政治yt化格局被后人运用之后能够和平国家几百年。
祖龙虽死魂犹在,孔丘名高实纰糠!
毛太祖一句点睛之笔就把孔子批成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偶像派,大概因为这老小子相貌出众,仪表不凡,怪乎当初连春秋时期最出名的万人骑破鞋南子都主动引狼入室,吓得老家伙在弟子面前高呼“天厌之,天厌之!”。
不过孔子的智商虽奇高,才气十足,文艺天赋与悟性都决非凡人所比,但却完全是个治学外行,毫起码的思维能力。所谓的“述而不作”,完全是他自己毫下笔能力,而只能干低级脑力劳动的编辑活,到处寻章摘句,公然抄袭侵犯前辈思想作品版权的搪塞之词。可惜到头来,连编本系统完整的教科书的本事都没有,只能零敲碎击,东拉西扯,靠弟子们群策群力,才搞出几本孔氏语录集,却照样成了后世全民的思想圣经,端的是邪了门了!真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咱们的大成至圣先师的水平也不过如此,后世同志也只配在文化井底“手牵手,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
因此毛太祖薄孔老二而厚秦始皇,乃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有趣的是,由于“焚书坑儒”事件的缘故,秦始皇一直是后代知识分子口诛笔伐的对象,一些酸人还在哀叹,谓中国文明的发展一度毁在了秦始皇的手上。
可这些“祖宗步亦步,祖宗趋亦趋”的人却也不想想,秦始皇行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行政措施难道就是文明倒退?
后世人人都在骂秦始皇焚书坑儒,可除史书部分外,百家学说及其相关书籍其实在汉朝初期仍旧得到完整的保留,一度“万紫千红又是春”,但儒家后人这厢继亡绝续,那厢却还是别有用心地将“焚书”事件夸大,把自己随后几千年干出来的腥臊恶臭的烂事之责全部卸在“焚书”事件上。讽刺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lún_lǐ学黄金定律竟然就是出自于此派之口。
不管秦始皇是否真如史书所记载的那般大烧特烧,大杀特杀,杜睿始终都认为秦始皇做的一点都没错。
杜睿一直都十分崇秦始皇,认为其人身上有三股气,第一股气是英气,英雄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