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奢侈品消费税(2/6)
遵命!诸位大人,其实这个想法是下官恩师想出来的,下官不过是做个马前卒,代恩师说出来罢了!”杜睿笑道:“哪来这许多话,让你说就说!”
高智周忙道:“恩师吩咐,弟子遵从就是!”
两人的对答引来大家一片轻笑,内阁之中的气氛倒是轻松了不少。
高智周接着说道:“各位大人,本官提及这些,并不是要朝廷限制这些商品流入,各位也不必过于紧张,流入的商品赚走了大唐几亿贯,但咱们大唐输出的商品赚回来的更多,总体上咱们大唐对外的贸易处于顺差状态,并不需要作太大的调控,只要继续鼓励工商即可,今天本官拿来这些数据,主要是想说明大唐的富有阶层生活是何等的奢侈,奢侈品之所以叫奢侈品,是因为它并非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须品。能购买这些奢侈品的,也只有部分富贵之家,包括在坐的各位大人在内,当然了,也包括本官,本官虽然不是巨富,但是却也小有家资,内人喜好珊瑚,本官也是要时常满足她一下的。”
高智周这话又引来大家一阵轻笑,杜睿也是忍俊不禁,高智周惧内,他可是知道的,谁让高智周娶得是杜睿的族中侄女,有杜睿撑腰,高智周就算是个男子汉大丈夫,那腰板也不禁要矮上几分。
高智周等众人笑过子后,正色道:“下官的恩师宋国公曾在贞观五年有过一首诗文,不知道诸位大人还记不记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贫富的差距,绝对不仅是让下官恩师一个人产生惆怅难述之感,相信全天下贫寒者会有这种感受。”
杜睿闻言,也不禁想到了贞观五年,长安遭受梅雨季节之时的情形,那个时候突厥颉利可汗刚刚攻破了绥州,数万百姓流离失所,再加上阴雨连绵,导致泾河水患,外地的粮食运不进长安,长安城内的粮价非常,百姓民不聊生,甚至大唐帝都都出现了卖儿卖女的情况,元春四姐妹,也正是那一次进了杜睿的府上。
众臣闻言,也是心有戚戚焉,如今大唐国运鼎盛,百姓们虽然也称得上是生活安乐,但不过也就是能保证温饱,小有余资罢了。
贫富不均,是历朝历代都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而均富贵,等贵贱则是华夏有史以来,每逢社会动荡都会产生的一种经济、政治主张。
春秋时代就有人提出这一分配观念。《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晏婴在回答齐景公“古之盛君”的行为准则时说:“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
《论语?季氏》:“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有人认为这是孔子的“均贫富”思想,有人认为这是孔子要求在被剥削阶级中,贫富分配要彼此相近。
在这以后,许多进步思想家提出过反对贫富不均的言论,但在实践中无从贯彻。
华夏自古以来,就屡屡有政治思想家和理财家提出的有关均衡社会财富分配的政策思想。
齐国的管仲认为“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问题都是出在贫富不均上,并试图通过价格政策的调节加以矫正。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主张国家应通过政策法令去平衡财富的占有。认为“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
秦汉以后,土地兼并问题日趋严重,贫富严重不均,促使阶级矛盾尖锐化。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稳固政权,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曾经提出各种解决贫富不均的措施。
如汉代董仲舒的限田法,西晋的占田制,北魏、隋、唐的均田制等,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历代农民.运动领袖也往往以均贫富作为革命口号。如东汉末年的张角、张鲁痛斥贫富不均之弊。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对贫苦农民说:“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辈均之。”南宋农民起义领袖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则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剥削的朴素平均要求。
均贫富思想,既涉及对基本生产资料土地的分配,又包括对消费资料的分配,内容比较丰富。所提出的均贫富措施,在隋、唐以前,多侧重于改革土地分配方面。
隋、唐以后,则着重于对均平赋役的研究,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并未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本身,同时也难以摆脱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影响。
在华夏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代起义农民提出的各种要求,反映出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上阶级斗争的具体内容,也反映出不同阶段起义农民的经济思想。
在唐宋时期,起义农民的经济思想是以平均主义为核心的,唐末起义农民就提出过“均平”的要求。
等贵贱是针对封建等级差别提出来的,均贫富是针对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所形成的财富分配不均提出来的。
“等贵贱、均贫富”思想否定了那种维护封建制度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观。两宋时期,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的垦田,使许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代人佣耕的“客户”;同时,皇族、官僚、僧尼和道士都享有免役的特权,使农民遭受沉重的田租和赋役剥削,社会的贫富悬殊与贵贱差别成了强烈的对照。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就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