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耿臣(1/3)
太宗染病,不能理朝,国事都交由太子李承乾料理,杜睿与褚遂良两人帮着李承乾处理了半日政务,告辞出来,刚一出承天门,褚遂良便将杜睿给叫住了。更新最快
“杜大人!”
杜睿一怔,他虽与褚遂良同朝为官多年,但是和这位秉性方正的老大人之间却没有太多的交流,见面也不过是点头之交罢了,不过对于褚遂良的为人,杜睿还是十分敬佩的。
褚遂良,字登善,大唐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祖籍钱塘,自幼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唐灭薛举后,在大唐任谏议大夫,中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因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都督,武后即位后,转桂州都督,再贬爱州刺史,显庆三年卒。
褚遂良出身于名门贵族,他的父亲褚亮就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当时正任散骑常侍一职,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为好朋友。
隋未战乱四起,强大的唐王李渊的军队战胜了一切对手,建立了唐王朝。这一年,褚遂良还在甘肃,他的父亲褚亮仕隋为东宫学士,因为与杨玄感有旧,被贬为西海郡司户,薛举在兰州称帝,褚亮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褚遂良则做了薛举的通事舍人,掌管诏命及呈奏案章。
在唐朝建立之后,最初对唐发动军事挑战的,正是薛举。他占据了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企图夺取京城长安。但他从西北向长安推进时,却突然病死,他的儿子薛仁杲继承了他的事业。随后,当时正任秦王的太宗皇帝包围了薛仁杲驻扎在泾州的营寨,薛仁杲的部下纷纷投降唐军,他也不得不投降。
随后,他被押往长安处决,而他手下的人则被收服在太宗的麾下,成为唐王朝的臣民,褚遂良就这样进入了李家王朝,开始了他作为政治家的生涯。
最初,褚遂良是在秦王府那里做铠曹参军,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掌管军务的位置。从这也可以看出,太宗对褚遂良怀有好感。后来太宗曾对长孙无忌说过这样的话:“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太宗因战功显赫而名声大振,唐高祖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开府,设立天策府。
雄心勃勃的太宗立即组成了一个大约五十人的随从集团,其中许多人是来自于被他消灭的敌人营垒中的杰出人物。也就在这一年,太宗成立了自己的文学馆,其中有十八名学士在做他的国事顾问,他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以致于人们把能够进入文学馆,称为“登瀛洲”。
褚遂良的父亲褚亮便是其中的一员,主管文学。在这样的环境中,褚遂良的学识与日俱进。尤其是艺,在欧阳询与虞世南的指导下,更是出类拔萃,尽管他的年龄比他们要小一辈,然而褚遂良在初唐的名不仅不比他们差,而且具备了欧、虞二人所不具备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名望,这更使他的法艺术有如猛虎添翼,另外据《唐会要》卷六十四《史馆下》的记载,弘文馆的日常事务,就是由褚遂良来管理的,当时人们把他称作“馆主”,像这种尊称,在以前是没有的。
高祖武德九年,太宗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随后被立为太子,阴历八月,太宗便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从此以后,“贞观之治”驰名于世。
贞观二年,太宗在门下省设立起居郎二人,贞观十年,曾为秘郎的褚遂良在此时又出任起居郎一职,专门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
《剑桥中国隋唐史》在提到太宗时,曾这样写道:“太宗的许多公开的举止,与其说是似是出自本心,倒不如说是想得到朝官,尤其是起居注官赞许的愿望。”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褚遂良所占的地位是极重要的,至少,他在某种意义上督促了皇帝在有所做为时,应该考虑到会留给人们一个什么印象。
《唐》记载说,有一次太宗问褚遂良:“你记的那些东西,皇帝本人可以看吗?”
褚遂良回答说:“今天所以设立起居之职,就是古时的左右史官,善恶必记,以使皇帝不犯过错。我是没有听过做皇帝的自己要看这些东西。”
太宗又问:“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记下来吗?”
褚遂良回答说:“我的职务就是这样的,所以您的一举一动,都是要写下来的。”
可见褚遂良的忠贞和鲠直。
贞观三年末,太宗下诏,想把隋未战乱时期的战场改修为庙宇,一是超度在战争中的亡灵,二则是纪念战役的胜利,刻石立碑以铭记功业,并颁布了负责其事之人的名单。名单中,除了虞世南、李百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以外,还有年仅三十三岁的褚遂良。在太宗大败宋金刚的晋州立慈云寺,寺碑即由起居郎褚遂良写。
贞观十二年,太宗视同师长的大法家虞世南逝世,这使太宗感到特别的伤心。太宗曾叹息:“虞世南死,无与论者!”
魏征适时的将褚遂良推荐给了太宗,太宗即刻命他为“侍”。
太宗即皇帝位后,曾不遗余力地广泛收集王羲之的法帖,天下人争着献上领赏。如何鉴别真伪?褚遂良对王羲之的法是最为熟悉的,他可以丝毫不差的鉴别出王羲之法的真伪,使得没有人再敢将赝品送来邀功。
褚遂良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太宗的极大欢心与信任,于是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