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正气歌(1/2)
更新时间:2013-01-20
从人群中出来之后,徐世昌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与外界的印象不同,大商大学里面的学生对王一更多的是尊敬,而不是想象中的惧怕。王一虽然在名义上并不是东北自治区的皇帝,不过论实权和影响力其实并不在皇帝之下。当然这指的是真实意义上的皇帝之位,而不是北京城里那个儿皇帝。
民众对权威充满敬畏,在谁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然而奇异的场景就出现在徐世昌面前,这让他很是好奇,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匪夷所思的情况。
“我接下来要去给学生上一堂课,徐先生如果愿意不妨去听一听。”
“在下洗耳恭听。”对于东北这边的课怎么个上法,徐世昌还真是挺好奇的。
王一现在工作十分繁忙,经常要去各地视察,所以很难再像从前那样在学校给学生们上大课。东北目前主要的师资力量,因为师范大学的第一届学生还没有正式毕业,所以基本上都是非专业教师人士在顶替。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只是他们教授的学生学业仅限于小学和中学。而负责高中和大学教育的,一般都是各大科研院所中的高等级研究人员。虽然这些人的时间都非常宝贵,往往一个项目就能折磨得他们精力枯竭,但是就东北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两人边走边聊,王一善谈,人也带着某种自来熟的亲和力,因此徐世昌与之谈话如沐春风。
“有件事想要请教先生。”
“哦?什么事?”
“来东北之前我曾查看地图,我发现北方领土极为广大,虽然现在与俄国人的谈判还在进行当中,不过想来他们再想要回去,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不过问题也在这里,打仗是一回事,治理国家是另外一回事。北方在我眼中是自成一体,天气,地理,人口都与我大清有着极大的不同。庞大已经不足以形容它的广袤,天气还十分寒冷,而且……”徐世昌有些迟疑,不过还是说了出来。“先生,听说在极北的地方,是半年黑天,半年白天?”
王一看着徐世昌点点头,显然面前这位在来东北之前,真下了几分功夫,做了研究。“不光极北,极南也是这样,只不过二者正相反而已。”王一没多做解释,多说了徐世昌也理解不了。
“是了,如果是白天那半年还好说,可是遇到黑夜那半年,谁愿意生活在那样的地方?”
王一知道,别说黑夜那半年,就白昼的半年,也很少有人愿意生活在那里。全是白天,不适应的人生物钟很容易紊乱。
“太北边的地方确实不适合人类居住。”
“那么该如何开发如此广袤的地域呢?先生,非在下危言耸听,这笔银钱恐怕就是把整个东北的财富都投进去,也完成不了吧。”徐世昌不解地望着王一,在他想来,开疆拓土就算是再大的功绩,可也要考虑自己的胃口是不是太大了些,否则很可能容易撑破肚皮,死相十分难看。“再者说来,现在虽然俄国与进行谈判,可将来无论结果如何,谈成,谈不成,其实谁心里都清楚。这不过是俄国人的缓兵之计,将来肯定还会再次打回来的。俄国那位沙皇定然不会白吃这样的大亏,而没有丝毫的报复。所以为了防止发生这样的事情,保险队西边那条防线始终还是会留着,不能放松。人数少了,不顶用,人数多了,拖累财政。二十万人是底线,相关的各项花费粗略算算都是以一笔庞大的开资。”
王一听到这里,笑了起来,道:“你的话虽然有理,不过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两人慢慢地往教室方向走,因为是上课时间,路上已经没了多少学生。
“西边的驻军是一定会有的,不过随着交通线路的建立,后勤城镇的完善,所用费用会逐步的降低。当然,地理位置的偏僻也决定了这费用即便在降低,也确实低不到哪里去。至于你说的开发整个北方地区的问题么……嘿嘿,事实上,这片土地除了某些重要的节点会建立一些城市外,基本上我会保留这里的原始状态。”
“那……这些土地到底还有什么用?”
“北方虽然是不毛之地,越向北,越荒凉,大片的苔原很容易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会让人绝望。不过在荒凉的表象下,那边地下资源却极为丰富。我要将这些财富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至少将来在资源方面,我们国家将不会受制于人。”王一微笑地转过脸看着徐世昌,有些得意和骄傲,后世这方面可是吃了大亏。铁矿石,石油,就像两柄弯刀,一刀比一刀深地从天朝压榨民血积累的财富上,痛下黑手。“我将这片土地封存起来的最大方便之处,恰恰是徐先生所认为它人口少的缺点。如果换在大清其他人口多的省份,这种封存根本无法进行。”
徐世昌明白了王一的打算,不过心里也清楚了一件事情。如果王一在北方不进行建设的话,那么未来的重点一定会转向南方。此时他心里也不由暗自庆幸,轻轻叹了一口气,幸亏袁世凯和自己见机得早,否则就站在东北的对立面上,后果不堪设想。
“光是徐先生问我了,我这边也有个问题一直没想明白。”
出乎徐世昌预料,王一竟然还有问题想问他。
“先生请说,在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先生可知这四句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