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简单粗暴,发钱发粮(1/2)
没错,就是决战!
朱标一直没放弃,那个进行决战,一战定西北的计划!在西北进行几年的拉锯战,凭水磨的功夫取胜。但凡有半点其他的可能,朱标都不会考虑,
但话说回来,决战得双方愿意都行。不让元军有取胜的机会,人家元军凭什么和朱标决战啊!
朱标侃侃而谈,道:“二位看这庆阳城,不仅仅是张良弼的老巢,而且论起坚固来甘肃第一。这位置也好!庆阳的西北方向,是王保保。庆阳的东北方向,是孔兴脱列伯。庆阳的正北方向,就是草原了。整好方便,他们四方合并兵力!”
徐达微微皱眉,道:“所以,大将军的意思是,咱们先以快打快,灭了李思齐后。然后,在庆阳附近,寻求和元军主力的决战?”筆趣庫
“不错,正是如此!”
“但是……”
徐达头脑高速运转,但以他的绝世帅才,也算不清楚了。
道理很简单!
元军如果集结兵力,吴军也就没必要在各省留那么多守军了。最终,这场决战能成,就是几十万大军的对决。
到底决战时,吴军能集结多少兵马?元军又能集结多少兵马?双方到底胜算几何?
变数太多,计算量太大,徐达脑海中都一片混沌。
他想了一下,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道:“如果真要决战于庆阳,咱们几十万大军的后勤基地,就是陕西了。陕西能支撑得住吗?”
“肯定撑不住。”常遇春苦笑道:“四大军阀,常年在陕西混战,后来又加入了王保保。今年春夏又遇上了一场大旱灾……到了现在,官府的府库里面穷的跑耗子,百姓们更是穷困不堪,不人相食就算不错。咱们就是拿着钱,都买不到粮食。”
朱标道:“既然买不着粮食,那就发粮!”
“发粮?”
“没错,就是发粮!把咱们的军粮,拿出一半来,发给陕西的百姓。每户按照一石粮食发!”
常遇春赶紧道:“咱们的军粮没那么多!”
陕西现在有四百万人口,按照五口一户,就是八十万户。也就是说,八十万石粮食。
吴军随军带的粮食,绝没有八十万石!
而且,大战在即,本来吴军就要囤积粮食。朱标不但不囤积粮食,反而发粮,算怎么回事?
“是没那么多。”朱标道:“发粮的本质,还是运粮。咱们不发粮食,百姓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怎么运粮?我准备传令下去,允许陕西百姓,去洛口仓,帮朝廷运粮。每运一石粮食,朝廷给他们一石粮食的运费。如此以来,咱们既有足够的粮食赈济陕西百姓,又有足够的军粮了。”
“妙啊!”
徐达乃是军事大家,瞬间秒懂。
在朱标从大都出发,攻打山西、陕西。吴国的总后勤基地,也就从靠近大都的汴梁,变成了靠近山、陕的洛阳。
现在洛口仓囤积的粮草,在三百万石左右。
那么,怎么把这批粮草从洛口仓搬到长安呢?按说走黄河水路,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但因为“三门峡天险”那个“中流砥柱”的存在。走黄河水路的船只,至少得有一半沉于水底。ps
现在,朱标要做的,就是通过人力运输粮食,绕过这一百多里的三门峡天险。
说穿了,朱标这就是要以工代赈!
陕西百姓们不是快饿死了吗?
先发一部分粮食,让他们有些力气。然后,去三门峡帮着朝廷运粮去!
如此以来,陕西百姓在饿死的边缘,获得了吴国朝廷的赈济。
民以食为天!
什么南北之别的观念,也不能和肚皮的满瘪,相提并论啊?
如同朱标在大都杀那些番僧一样,吴军能最快速度的获得陕西百姓的效忠!
这些百姓运来的粮草,也整好用于吴军的交战,堪称一举两得。
……
……
翌日,奉元路鹿台县,小良乡,毛家村。
一个破败的乡间小屋中。
“爹!我……我饿!”
马小七躺在草堆里,发出了一声有气无力的轻呼。
“我饿!”
“我也饿啊!”
马小三、马小六听到弟弟喊饿,也大着胆子说道。
马重九的眉头拧成一个川字,训斥道:“饿!饿!饿!就知道叫饿!前天,不是刚吃过吗?”
马小三哭丧着脸道:“爹,您得讲理啊!前天,就喝了半碗麦粥。到了现在,我们能不饿吗!”ps
“爹,求求您了。”马小七道:“今天再做一次卖粥吧!还是每人小半碗,还不成吗?”
“当然不行!咱们四个人,就那么三斗麦子,得挨到明年夏天呢!每人三天吃半碗粥,都未必撑得过去!”
“可……可不吃饭,我……现在就要撑不下去了。”马小六弱弱地道。
“撑不住也得撑!都他娘的别说话了!说话更饿!”马重九重重地训斥。
“好……好吧!”
茅草屋内,重新恢复了宁静。
但是,马重九的心,却完全平静不下来。
怎么办?
到底怎么办啊?
孩子他娘两年前就饿死了,老大、老二、老四、老五,也死了。现在,就剩下父子四个人。
单靠这半袋麦子,绝拖不到明年夏天!
出去逃荒?到处都是饥荒,去哪讨去啊!运气不好,遇到兵爷爷,恐怕连命都保不住。
要不,把小七卖了?不行!万万不行!骗得了别人,能骗得了他自己?现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