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御驾亲征(1/2)
哪种计策较好?众人展开了讨论。
有支持稳妥派的,理由很充分,这是打天下一个失误人就没了,越稳妥越好,支持这一派的以文官为主。
也有支持激进派的,理由也很充分,有火枪火炮打谁都是碾压。一战把各国的精锐全灭掉,把他们的胆打破,能更快的统一天下。
双方争论不休,最终皮球回到了文易的脚下。
“两个方法都很好,但我认为都太保守了,不够大胆。”
众人目瞪口呆,第二个方案还保守不够大胆?您准备怎么做,同时攻打三个国家?
“你们还是太小瞧火器的威力了,三十万火器军,堪称完美的后勤保障,天下任我驰骋。”
文易拿起一根杆子,在地图上比划起来:“陈卿的两个方法结合起来就是我的计划,兵分三路。”
“一路五万人进军辽东拿下龙城、乐浪郡等地,震慑高句丽、百济等北方势力,防止他们趁乱袭扰辽东。”
“一路五万水师封锁淮水,长江水情复杂封锁起来太麻烦,淮水相对要简单许多。”
“且封锁淮水的水师还能和陆军配合,攻打淮北的土地,减少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另一路率主力二十万,从青州、徐州登陆,水陆并进前往枋头,在此地和三国进行会战。”
桓温军总数在二十万左右,除去攻打其他地方的偏军,以及驻守各要道的守军,枋头一带应当有十万人左右。
燕国这边的兵力只多不少,也按照十万计算。秦国过来支援,至少也要带五万人。
也就是说枋头一带至少集结了二十五万大军,如果把周围各条战线的军队都算上,这一战三国少说动用了五十万兵力。
堪称近年来少有的大战役了,估摸着也只有多年后的淝水之战才能比得上。
如果没有火器,文易的这个战略就是最愚蠢的,可有了火器情况就不一样了,是最有效率的打法。
把这些军队消灭,各国几乎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组织起大规模的军队,唐国可以从容的收拾北方。
晋国也会遭受重创,为下一步平定灭晋奠定基础。
但正如前面所说,这个计划太冒险了。
还是那句话,火器虽然很厉害,但毕竟实战方面还是太少,众人还是习惯性的有些保守。
还好作为开国君主文易的个人威望足够高,乾纲独断定下了这个计划。
会议结束,文易正式下旨出兵中原平定天下。这次他要御驾亲征,留太子文元监国,甘宪、薛大元、柴犇为辅政大臣。
这里有必要提一句的是,上次文易接种天花的时候也曾让文元监国,并且提前为他加冠。
至于原因,就不过多赘述了。
要打仗了,这个消息却并未在民间引起多大的动荡,从《军魂》出版大家就都明白这是早晚的事情,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但军队就不一样了,都摩拳擦掌恨不得现在就杀去中原,博取军功封妻荫子。
出征的军队开始登船前往蓬莱岛整训,征用的民夫也一同前往。
在出发之前文易也对国内进行了调整,周启被提拔为鸿胪寺卿,也就是外交部长。
唐国的鸿胪寺就是个空架子,他这次不但要重新组建鸿胪寺,还要负责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而他这次制定的框架,将会成为唐国往后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标准,任务非常重。
国子监监正一职由水柳担任,郗道茂被破格提拔为国子司业。
正式裁撤了吕宋总督府,总督府官吏另外进行了任命。扶南总督府虽然没有裁撤,但也抽走了大量的官吏。
包括王幼鲲、赵昉、梁贤、吴隐之、王献之、谢靖等数百人被抽调回京,一部分进行了新的任命。
比如王献之和谢靖,他们身份特殊暂时不方便露面,被塞进东宫任职。
而且文易亲征,太子文元监国,也需要拥有外戚身份的人帮衬。
时代如此,文易也没有办法。
其余大部分官吏并没有任命新的职务,而是命他们要随军出征。
毕竟打下来的土地需要人治理,这些人都是好手。
就在唐国为战争做准备的时候,中原各国也没有闲着。
桓温正式出兵,选择的路线果然和大家所料的那样,打湖陆、金乡,然后分兵让豫州刺史谢奕攻打石门。
等他们打下金乡果然已经进入五月份,黄河夏季枯水期到来,桓温征用民夫拓宽三百里清水。
另一路谢奕率领豫州军一路北上,先打下林渚,然后进攻石门。
慕容垂也知道石门的重要性,派出了自己的弟弟慕容德过来防守。
慕容德远没有慕容垂出名,但也是不世出的将帅之才。慕容垂夸他有吕蒙之才,经常找他商议军务。
这一次抵御桓温,慕容垂首先就找到他当帮手,并让他镇守石门。
原本历史上就是他在石门打败袁真,后又和慕容垂合兵一处击败桓温。
但这一世他面对的是兵力更加强盛的豫州军,谢奕知道石门的重要性,不计伤亡发起猛烈攻击。
最终靠着兵力优势,在付出数倍于敌的伤亡之后,把慕容德打退占领石门。
但这一战也彻底把豫州军打残,失去了再战的能力,只能聚兵扼守石门。
唐国方面对于这个发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这种情况本来他们推测的可能性之一。
然而有一点是他们没有想到的,那就是燕国皇室对于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