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唐国第一个工作计划(2)(1/2)
刚刚写好还没来得及修改,错别字很多,现在正在修改中
文易笑道:“我当然知道一年内不可能完成这些,因为我是按照五年来制定的这些计划。”
“会后你们在商量一下哪些是明年能完成的,哪些是无法完成的,哪些比较急需需要明年就开始做的,哪些可以延后两年再做。”
“有些无法完成的,如果有余力也可以先开个头,为更后面做准备……”
“我刚才说了,大家都没经验,第一次工作计划就是给大家积累经验用的,不会强迫你们一定要做好,所以你们没必要害怕。”
“嗯,也不要压榨民力,好不容易积累一点信誉和忠诚,别因为一点小利给丢失了。”
闻言,众臣心中的担忧尽去,高兴的道:“大王英明,臣等受教。”
文易颔首继续说道:“再说说徭役的事情,这个国家政策绝对不容许改变,但我们可以出钱雇佣百姓来工作。”
“我们发行了大唐通宝,但百姓习惯了以物易物,并不是很习惯用钱,这些钱都堆积在国库里始终无法流向民间。”
“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把钱花出去,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是个不错的办法,但远远不够。”
“花钱雇佣百姓出来做工,既把钱送到了百姓手里,又解决了人力问题,一举两得。”
吴仪却说道:“如果太多青壮被雇佣,恐怕会耽误了农耕啊。”
文易道:“刚才还夸你了解国事民情呢,怎么开始犯糊涂了。岛上多种植水稻,管理相对要容易的多。”
“耕种和收获是最忙的时候,可以让青壮回家干活,大活忙完后剩下的零碎活儿老人和妇人就可以忙的过来。”
“且,这两年我们一直在收购牛马,民间牛马的拥有量很高,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
“青壮留在家里用处也不大,还不如让他们出来做工赚点现钱补贴家用。”
吴仪羞愧的道:“原来如此,是臣愚钝了,谢大王教导。”
文易总觉得哪里不对,刚才吴仪提反对意见那一番话,可以看出他对岛上的情况了解很深。
怎么会问出雇佣青壮影响农耕这样肤浅的问题,雇佣又不是强征,自己家里能不能忙的过来难道老百姓自己会不知道?
要是家里忙不过来,完全可以不出去干活,怎么会耽误种田?
不过当他发现吴仪的目光状似不经意的看了一下其他人,然后露出一抹轻松,心中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刚才他夸吴仪对唐国的情况了解很深,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并让大家向他学习。
一般人都不会说什么,就怕有人小肚鸡肠心中不舒服。
那些人不敢生文易的气,只能针对吴仪。
现在吴仪故意问了一个肤浅的问题,受到了批评,大家心中的那点不舒服自然也就消失了。
对此文易只能说,一群老狐狸。
官场果然不好混,没点心眼怎么得罪的人都不知道。
暗自摇了摇头,他继续解释起雇佣民夫干活的细节问题:“可以就近雇佣劳力来做工,家里有需要了就放他们回家帮忙。”
“等到他们家里忙完,可以继续过来做工……如此一来家里和賺钱两头都可以兼顾到。”
这种模式并非文易想出来的,前世他工作的那个地方就经常雇佣本地农民,从事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工作。
家里没活了就过来赚点外快,家里忙了和工头说一声就可以走了,等家里活干完再过来。
而且这些人的工资还不低,每天一百多到三百不等,如果是经常来的学会了一点技术工资更高,一年算下来不比进厂打工赚的少。
缺点就是累,因为这种一般都是体力活。
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当前东宁岛的情况,能最大限度的把百姓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完成国家基础建设。
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积少成多不知不觉一年计划就差不多完成了。
通过雇佣劳动,国家发行的钱币进入百姓手中。
有了钱百姓就有了消费能力,工匠见有利可图就会生产更多商品……从而激活商业。
商业发展了国家能征收更多税……国家拿着税收能做更多的事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从更远一点来说,这个模式一旦形成,就可以学习张居正一条鞭法,把徭役折算成钱从地税里收,进一步缓解无产者身上的压力。
当然,采用这种雇佣模式有一个先决条件,国家必须有足够的钱。
文易有钱吗?
不算多,但足够应付眼前的局面了。等明年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展开之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钱流入。
到时候把这些钱融掉做成大唐通宝……唐国只会嫌钱多,不会不够花。
到那个时候他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把大唐通宝送到国外去,让全世界都使用他们的钱。
不要觉得这不可能,乱世钱币的种类混乱,各个实力都会通过造钱来搜刮民财。
讲究一点的如东晋,钱币的质量会好那么一点,不讲究的入秦国造的钱又小又薄,五六枚加起来还没有一钱重,却当成一文钱来花。
结果就是汉朝的五铢钱反而成为民间最认可的钱币,各国自己造的钱都没人要。
大唐通宝虽然只含有四成铜,但从做工还是品相都远超其他国家的钱,连五铢钱都要逊色不少。
一旦流通开来,民间老百姓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等百姓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