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梦想(1/2)
陈艾坐在图书馆里,面前摆放着很多书籍。
说实话,图书馆里的大一新生总是不多。也就临近考试的时候,这里才会坐满人,在其余时候,在这里攻读的都是些准备考研的学生。
比起冷清的图书馆,校外的娱乐场所里反倒是人满为患。
曾有学生怀着迷茫的心,也怀着崇高的理想来到学府,可是这理想到最后,也不知道被丢弃到了哪里,昏昏碌碌的熬过了四年,捧着用四年换来的文凭找到一个可以再昏昏碌碌熬上几十年的工作,直到退休。
中学时期那些对未来高谈阔论,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希望的孩子们,在大学里反而安静了下来,也说不此清到底是因为什么,反正原来的那些理想和愿望都变得很可笑。
老王在中学的时候很羡慕那些战士,想要去当兵,来到大学里,反而开始迟疑,原来是一些学长劝说他放弃这样的想法,如今工作竞争越来越强,你还想要晚毕业两年?别想那些了,安心熬吧,熬完这几年,找个收入高一点的岗位,等着退休。
一群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年轻人,脑海里却已经开始想着退休,这是何其可笑的事情啊。
老张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想要考研,想成为了一个历史学的学者,可是,他也放弃了,他不再跟着陈艾前往图书馆,家里出了那些事,他只想早点毕业,多挣点钱,减轻家里的压力。至于理想什么的,在家庭面前,似乎变得一文不值。
而坚持理想在此刻变成了一个自私的事情。
老艾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作家的梦,可是,他始终都在摇摆着,没有一个决心,他喜欢创作,可又不喜欢被捆绑在电脑面前,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似乎选错了理想?
陈艾是他们之中唯一没有梦想,没有志气的,他没有任何的愿望,没想过要成为知名的学者,也没想过要挣很多的钱,他因为喜欢历史来到这里,因为喜欢历史而待在这里,将来,或许也会因为喜欢历史而选择一门相关的工作,只是被动的接受着,对未来没有任何的打算。
可陈艾又是他们之中活得最开心,最惬意的一个,每天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尽管忙碌,却很充足。
如此看来,梦想这个词,也未必是那么的美好,比起那些没有能去完成的梦想,还是没有梦想更好一些。
陈艾如今的生活是非常忙碌的,除却每天的课程,他不定时的还要接受刘教授和陈教授的专业培养,两位教授给他开了小灶。陈艾对历史文献学分类的想法,刺激到了刘寻教授,陈艾只要能将一点点的心思用在文献学上,就一定能在文献学领域做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历史学,文献是向来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中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对文献收集整理的习惯,举个简单的例子,孔子就可以说是一个文献学的大师,因为他也对古文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就是因为中国的文献整理工作出现的太早,故而流派也非常的多。
同一个文献,在不同学者手里,往往被整理成不同的样子。
有的名称相同,内部讲解截然不同,有的名称不同,内容却一模一样。
有的讲述着专科性知识,却忽然要开个单章来讲一下目录学,版本学,史源学的内容,有的讲着古代历史学文献,却忽然讲起了词汇,语法,古汉语等文学领域的东西,有的本来想要解释某文献的内容,却忽然开始讲述编篡学的内容。
主次不明,喧宾夺主,格外混乱。
自从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的历史文献学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得到发展,而隔壁的中文学科领域的文字学,音律学,辞书学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因为人家有详细的分类,做翻译就是翻译,做解释就是做解释,不会像历史文献这样众说纷纭,什么都想要讲,却什么都没有能搞明白。
历史学是一个极大的概念,尤其是在文献学上,与中文学科有交杂覆盖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发展之中输给他们,实在是不应该,刘教授半辈子都在研究文献学,分类这件事,乃是老生常谈。
早在十几年前,就有学者开始专门对文献学领域进行分类分级,可是,这都是当初那些德高望重的学者们所意识到的问题,陈艾能提出来,刘教授是非常激动的,本科阶段就能看出问题,那等他成长起来的话,是否就能解决掉这些问题呢?
他专门抽出时间来,不怕麻烦,全力的培养陈艾,原因就是这么简单,他真的太希望文献学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了。
在他之后,不再带课的陈教授也开始给陈艾开小灶,比起刘教授的文献学,陈教授的古文明就更惨了,跟文献学源远流长不同,中国古代对古文明的研究仅限在自身,在列强们进行殖民,在殖民地进行考古工作,研究古文明的时候,中国正好在经历一段屈辱的历史。
而因为西方史学与中国史学的不同,对古文明的研究起步又比较晚,导致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当然,在自身领域,还是有很杰出的成果,不过,这成果都是人家中古史的...近些年来,社科院考古所常常在外,在中亚,西亚等地区进行考察工作,这算是唯一的好消息。
陈教授知道陈艾经来肯定要从事考古工作,他只是希望,陈艾能在进行考古学研究的时候,对古文明研究也做出一些贡献,这并不冲突。
两位教授私下里开小灶的事情,大多数人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