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骰子旋风(1/2)
离开新几内亚,李广直接回了大唐岛。
而海抗军第一特混舰队在郑学昌的带领下开始疯狂出击。一路从爪哇,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缅甸沿途轰炸。航空母舰的机动性优势终于被彻底发挥出来,在印度洋上掀起一股海唐旋风。而李广奢侈性的使用了一艘巡洋舰作为补给舰,优势则更加明显,这艘震倭号巡洋舰,利用其自身的高速优势,不断的往返于唐港和舰队之间,完全保证了舰队的补给,人员更易。
本来,郑学昌疯狂了这么一圈,就应该准备锡兰战役了。但是由于计划中的缅甸战役,被英军以无数借口拖延,迟迟无法进入实施阶段。此外,英国人为了堵住美国人的嘴巴,搞了一次虎头蛇尾的实兑(缅甸西海岸)登陆。使得海抗军计划中的登陆地点暴漏,小鬼子有了准备,需要时间重新计划。
缅甸本来算是英国人的地盘。可惜英国人根本不着急,而蒋委员长却急于打通滇缅通道。而且,缅甸现在的局势,海抗军和华军在北部,英军在西北部。没有英军的配合,仅仅华军和海抗军配合想把日军从缅甸赶出去,却是有些难度的。日军在缅甸整整部署了十个陆军师团一个飞行师团。按照蒋委员长的计算,日军一个师团华军就需要一个军的兵力对抗。假如海抗军出兵五万,独自承担两个日军师团,那么华军就要动用八个军。这个数字,委员长还真是不好抽调的。但是如果想让海抗军承担更多的战斗任务,目前状况下,不很现实。海抗军由于陆军新兵比例太高,也无法独自承担一个方向的进攻。所以,尽管蒋委员长着急,却只能一边暗中增加兵力,不得不推迟了战役计划。而海抗军也因此不得不一再的改变计划。准备加大兵力规模,进攻时间也因此被一再推迟。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支强大的机动力量,海抗军第一特混舰队也不可能闲着,竟然有了长达小半年时间的“自由活动”时间。
战争不是只有一条解题思路的,既然不能一口气取得缅甸胜局,那么就消耗日军在缅甸的力量。
海抗军主要打击区域主要是安达曼海沿岸。包括马来半岛和泰国缅甸的广大区域。打击这些地区,一则是为了海抗军将来在缅甸登陆。削弱日军实力。二则,马来亚半岛有和海抗军联系紧密的南洋游击队,缅甸有海抗军的特种小队提供情报支持。
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第一特混舰队几乎没有几天在港口休整,大多是在海上航行,战斗。由于这一段时间的战斗,为了保密,也为了使得日军无法推测海抗军舰队动向。郑学昌使用了掷骰子确定袭击目标的办法,因此长达数月的战斗,在战争史上也被称为“骰子旋风”。随着这股旋风的狂吹。印度洋成为海抗军独自表演的舞台。郑学昌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威名远扬,为整个东南亚所知。海抗军第一特混舰队在世界各国的盛名日隆。
战斗中,海抗军不断磨合,提高战术,装备水平。雷达以及通讯设备被改了又改。逐渐臻于完善。在几个月时间里,一支所向披靡的舰队逐渐成形。被李广命名为小圆圈阵的航母战术,日渐成熟。
长达半年的战斗,不仅仅是提高了第一特混舰队的技战术水平,还训练出大量的飞行员,几个月后,海抗军再一艘航母列装时,已经有了足够的熟练飞行员。
而日军在这一串岛链上可是倒了大霉。
什么叫一天两次,节假不休?神马叫早请示晚汇报?
在郑学昌的带领下,海抗军舰队就是这么干的。只要天气允许,海抗军飞行员都会出击。凝固汽油弹和空爆炸弹,集束炸弹,这三种海唐国能生产的炸弹,几乎是如同流水一般的向鬼子头上猛炸。
这样的战斗,消耗是惊人的,也幸亏海唐国发了两笔横财,一笔是电影发行的收益,一笔是航母三大技术的收入,要不然真的支撑不来这样的消耗。这一阶段第一特混舰队的战斗,应当说也算是消耗战的一种了,本来,李广是最不愿意打这种仗的。但是,一支军队,尤其是以航母为中心的舰队,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想达到相当高的作战水平根本不可能。对于陆军,李广穿越以来,虽然精力放的不是很多,但是由于知识面的原因,李广对于陆军战术反倒是有很多见解。比如德军的闪电战,苏军的大纵深,美军的地空协同进军。这些东西,只要有个基本概念,海抗军的参谋们就能摸索出来个差不多,在先进的理念指导下,海抗军陆军的发展一直相当顺利,甚至战斗力超出了李广的预期。但是,李广对于海军战术的了解,除了确信航母必将成为海战的王者。知道一些必将大放异彩的装备,比如雷达。具体战术还真是不懂,他所了解的,学习的其实和这个时代的各国海军差不多。并不能提出某种经过战争验证的突破性战术,有划时代意义的战术。而海抗军现在的小圆环阵战术,并不完全属于李广创造,而是官兵们一起创造的战术。一种全新的战术,是需要经过验证的,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而这些完善,除了闭门造车,最主要的来源只能是战场,变化万千的战场。可以说,第一特混舰队在这半年时间内是在练兵,也是在摸索完善这种小圆环阵战术。李广确信,一旦这种战术,真的如同他的期望,那么绝对不是仅仅在二战中发挥作用,有可能成为海唐国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内压箱底的战术。因此,即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