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 美国战略初转变(1/2)
十月底,锡兰战役落幕。
虽然不知道日军是否会卷土重来,但是从保卫锡兰的角度出发,李广还是离开了唐港,奔赴大唐岛。因为,海抗军的印度洋号航母已经正式列装,回到了大唐岛--海唐国的本土。
保卫锡兰,最佳的战术海抗军也已经有了定论:陆军空军于内,海军游曵于外,三军协同。
李广离开锡兰时,心情相当愉悦。
一则是海抗军大胜日军,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海抗军此战的胜利,比起前几次海军的战功更加引人注目。海抗军完全是凭借一己之力,战胜日军,五个月时间,消灭日军六万。更重要的是,锡兰所处的位置乃是印度洋战场的关键,此战说是影响整个世界战局丝毫不过分,印度洋局势仍然掌握在盟军手中。海唐国名声鹊起,海抗军声威日隆。
二则是海军在主力舰缺岗几个月之后,再次拥有了核心战斗力。
三来,锡兰的大量物资落入海抗军之手。海抗军一贯的搜刮手段可是厉害的很。比如亭可马里军港甚至连一点废铁都没有留下。原属英国人的工业设施也被整体拆迁。仅仅是橡胶一项,海抗军就在锡兰弄到了近一万吨。利大莫过于灭国,这句话还真是有道理。据估计,不说长远利益,仅仅是眼前,海抗军就能从锡兰搞到一千万美金以上的收益。
而海抗军缴获的大量日军武器装备,更是大大的收益,卖到国内或者南美洲换取个几百万美金轻松的很。至于俘虏的日本鬼子,更是大唐岛急需的优质劳动力。
第四点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比起前三点都要重要--日军和美军在新几内亚和瓜岛的激战升级了。
根据李广从电台或者某些渠道获得的情报,可以肯定这场战役比起他记忆中历史上的瓜岛战役规模要大,而且是大的多。
一直以来。海唐国的整体战略思路都是扭转美国先欧洲后亚洲的战略思想。
但是在美国人心目中,英国或者说欧洲算是他们的表兄弟。欧洲战场比亚洲战场重要的多。从美国总统罗斯福到陆海军都是这么个潜意识。
而且,罗斯福还很担心德国一旦战胜苏联。整合了整个欧洲大陆的资源,战胜德国将会更加困难。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的这个整体战略有着相当道理。但是道理归道理,对于中国对于海唐就没有什么好处了。对于中国和海唐国来说,先亚洲后欧洲才是最符合中华利益的。
而新几内亚和瓜岛发生的战斗,规模越大,美国就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兵力,更多的武器弹药。
美国先欧洲后亚洲的战略也就将被迫发生转变。
美军最著名的演员。麦克阿瑟上将最近经常出现在电台广播中:
“我领导的事业失败了一次(指菲律宾的惨败),我要尽最大努力避免第二次失败,”
麦克阿瑟在电台上明确的表明,自己绝不讨论所谓的“布里斯班防线”。新几内亚的战争。盟军一定要打下去,绝对不退缩,也不会退到澳大利亚搞什么布里斯班防线。
不仅如此,麦克阿瑟还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出威胁,除非立即停止这种失败主义的谈论。否则他将辞去总司令的职务。
不管仗到地打的怎么样,麦克阿瑟这个明星将军再次叫出了一句名言---“我们必须进攻,进攻,进攻!”
麦克阿瑟上将为人狂妄,和罗斯福的争执时有发生。但是麦克阿瑟在美国陆军中的地位。仅次于美国陆军大佬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上将,其对于美军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麦克阿瑟要和日军死磕,罗斯福即便是不满,也不得不稍加让步。这种情况下,美国不投入更多资源肯定是不成的了。
关于在中南太平洋发生的激战,准确情报李广不知,但是据说十月份美军调往新几内亚的军队已经超过了四十万。
相比之下,历史上著名的瓜岛战役,就显得影响力不够了。毕竟,瓜岛只有几万美军在和日军死磕。
而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的战斗也极为火爆,三天两头都能听到战舰战沉,航母被击沉,运输船队被袭击的消息。
要是仅仅听美国和日本的宣传,战果都是辉煌的不得了。按照双方的舆论战中的数字,找个小学生稍微加一下,怕是太平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全军覆没了。
关于美军的损失,李广倒是确定一件事情:大黄蜂号航母于十月26日战沉。
大黄蜂号不是在中途岛已经沉了吗?怎么再沉一次呢?
不稀奇,这艘大黄蜂号其实就是海唐国借给美国的太平洋号战列舰改装的航母。要知道,六月份太平洋号航母刚刚下水,还没有完成舾装。而十月份,仅仅四个月之后这艘航母就已经出现在战场上,美国的工业能力真是恐怖异常。
这艘航母比海抗军刚刚完成舾装的印度洋号航母,下水时间晚了几个月,竟然能更早就上战场,而且已经战沉。
恐怖的美国工业能力。
而一艘航母下水,美军随时能组织足够的人手,这才是李广最羡慕的。海抗军花了一年时间,也不过填满了印度洋号航母所需的人手。当然,美国也不是万能的,美军用的几乎是原来的大黄蜂号全班人马。
不过,这艘航母战沉,也就是说美国将来要还海抗军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这笔生意对于海唐国来说完全划得来。只是要小小的担心一下,美国人会不会玩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