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觉醒】(2/2)
州城头上的人们对此一无所知,又没有无线电报,也就无法得知来者的意图了。“有了!”姚青松觉出对方没有什么恶意,否则就不是灯光而是炮火了。他灵机一动,拔了一杆黑铁赤血黄星十八星旗在手,迎着江风舞动起来。似乎,对方看到了城头上的动静,一艘较小的炮舰离开江心航道向黄州码头靠来,距离大约百米左右下锚,放下一条小艇划向岸边。
小艇带来的消息令人振奋。
舰队反正无疑是最大的喜讯,因为在北洋清军控制下的汉口无法得到燃煤和炮弹补给,又在敌军火炮威胁下,舰队只能去下游的九江,计划在得到补给后再返回武汉作战;援鄂湘军第一协已经过了羊楼司,堵住宋锡全,不日将开抵汉阳;江西宣布独立后组建了一支援鄂赣军,先头两个营已经出发,准备在黄州登岸。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在姚青松看来不是什么好事儿。今日,鄂军都督府都督黎元洪在咨议局搭设拜将台,仿汉高祖成例,正式任命黄兴为战时总司令。
姚青松紧急张罗了一些肉食和菜蔬之后,舰队离开黄州水面东去。
自1911年11月1日清军控制汉口,鄂东革命军袭击铁路线,舰队反正东去后,整个湖北战场冷静下来,双方都积蓄实力、调整部署。
革命军方面以黄兴为战时总司令,重组指挥体系,整编部队,等待援军;北洋清军方面则积极准备实施两路攻击汉阳的计划,为此,冯国璋耍了手段,与鄂东革命军形成了默契停火的状态。
湖北战场的冷静,反衬出中国其他省份革命浪潮的高起,然而,在一**的浪潮中,总有那么一些不合时宜的事物存在。
11月3日夜,大别山北麓的河南罗山县城里。
两盏油灯,一张小桌,几碟小菜,一缸老酒。潘正道与徐镇坤对坐小酌叙话,不知不觉的有了几分醉意。
徐镇坤是黄陂人,潘正道领兵三百经过木兰山时率青壮加入,凭着对人情地理的熟悉,在队伍急剧扩大的同时,徐镇坤得到潘正道的信任,进入豫南挺进军核心。不过,随着武胜关起义部队的到来,朱福顺、刘化欧、辛钺、王春华四人加入核心,掌握了豫南挺进军的大部分实权。
而且,黄州分督杨正涛快到了!
如此情况下,潘正道心里不可能没有想法,否则他也就不用在徐镇坤的小房间里吃这顿小酒了。
“潘先生,来,滋一口。”徐镇坤能感觉出潘正道的不痛快和担心,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也是他要利用的。
潘正道喝了酒,瞅了一眼斟酒的徐镇坤,说:“你也跟我见外了。”
“孝侯说的哪里话!?”徐镇坤故意向窗户外看了一眼,压低声音说:“在这里,你、我是一体的。孝侯兄,你可曾想过,当初你把我推上司令之位,自居参谋时,黄州那边就老大不乐意了。这次杨分督亲来罗山,恐怕,我这个位子是坐不下去了。”
“队伍是依靠你从三百人扩大到两千人的,罗山是你拼死力打下来的,你当司令,名正言顺,就算杨分督来了又怎样?他还不是要听黄陂的。”
“如果杨分督的意思本就是黄陂的意思呢?我听说,朱福顺是田副统领的生死弟兄,有副统领在黄陂说话,我看不如,我们直接联系武昌?”
潘正道频频摇头,却并未出言反驳。
“黄州是湖北,罗山是河南,武昌则是首义地区,都督府俨然就是整个革命军的首脑。黄州有分府、有第一独立混成协,罗山能否建分府为河南之号召?豫南挺进军可否自立番号为河南革命军第一独立混成协?只要把我们与黄州方面分开来,你就是豫南分督,不须再受杨正涛、何向东的指使!”
潘正道想了想,有些意动,却又摆手道:“他们(朱福顺等人)不会同意的。”
徐镇坤见时机成熟,干脆抛出底牌:“他们不过千余人,我们有两千多人,我们拉了队伍走豫皖边,把罗山拱手让给他们,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一支队的人,我说不动。”
“一支队也留给他们,不就是三百人枪吗?等我们占了商县,在武昌的都督府里挂上号,还怕没有人,没有枪?”
“这”潘正道还是有些犹豫,他是知道何向东能耐的,也知道黄州之所以有如此局面,大多还是靠黄州自己,不是依靠都督府。
“反正,我已经拿定主意了。孝侯兄,是寄人篱下受人白眼,还是自立门户扬眉吐气,全在你一念之间了。”徐镇坤觉得潘正道已经快要下决心,自然是大加鼓动,利诱之后还得威胁一二,双管齐下才能奏效。“孝侯兄,你若不走,我自己一个人也是要走的。到时候,你在这里可就是孤掌难鸣了!”
“我,我我还得好好想想。”
“蓬!”徐镇坤一掌拍在小桌上却讶然侧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