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枪打出头鸟】(1/2)
九江事变,何向东调动七万余军队,除了要政治上的收获之外,更多的是锻炼军队,特别是炮兵机动和后勤补给。
鄂军今非昔比啦!一百二十万马克,约合三百七十万两白银,几乎等于购买一艘半海圻号巡洋舰的军购,换来鄂军炮兵司令姜明经的喜笑颜开和愁眉苦脸。
看到炮,笑!挪动炮,哭!
6门150野战榴弹炮,每门需挽马三十二匹;18门105榴弹炮,每门需挽马十八匹;6门重得变态的150长管加农炮,单单拖动火炮本身就要三十匹挽马,拖动炮副车(弹药)需要十二匹;还有75野战炮、山炮各18门。从乌珠穆沁买来的好马具有耐力好、战时饲草不易掉膘的优点,也有与西洋种相比个头小、爆发力略差的缺点。炮兵部队移动如果不依靠铁路和水运的话,每每需要骡马、人力一起上、轮番上,骡马掉膘、官兵掉肉,才能勉强保证机动性。
指挥两个重炮营,一个榴弹炮营,一个直辖炮兵团的炮兵司令,几乎就变成了骡马司令。这一次全军“大拉动”不过一个月的时间里,姜明经先后三次上书都督府军务司和汉黄镇守使署要求加强后勤。
第一次是要求在炮群增加一个全骡马的辎重营;第二次又要求把辎重营改为辎重团;第三次干脆要求在都督府司令部下设辎重司令部,统一分派全军的骡马,必要时全给咱炮兵群用。
起初,何向东也没有预料到后勤补给的工作量会如此之大。
在司令部编制“全军拉动”预案时,把辎重工作丢给在孝感、黄州两地的辎重营。很快的,辎重营吃不消了,物资调度混乱了,又在孝感、黄州设立兵站部,在镇守使署设兵站总监,以留日士官辎重科萧鸿升为总监;最后,干脆把兵站总监升格为辎重司令部,萧鸿升任司令,万德尊为参谋长,孝感、黄州两辎重营也扩充为两个团,方才堪堪能应付七万军队的调动。
全军拉动促进了辎重部队的大扩编,在黄梅、在富池口以及在大别山——桐柏山的各部前锋也要求增加工兵的配额,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有工兵的帮助,部队在山间和水网地带行动困难,往往不能按照司令部预令及时集结、开拔、到达。
新编第三师参谋长邓承拔被任命为工兵司令,又在军校专门成立了工兵研究科,张孝准亲自负责。
大整编后大练兵、大练兵后大拉动,以期发现漏洞,及时设法解决漏洞,完善鄂军的编制组织和参谋军令指挥体系,强化纵向军令执行和横向配合协同,增强辅助兵种的力量,特别解决了大炮兵建设给后勤带来的新课题。
可以说,何向东的“以拉动锻炼部队”达到了目的。假以时日,鄂军的战力势必会更强!
这些天来,司令部(镇守使署)的上下人等也忙得脚不沾地、鸡飞狗跳,从最初的忙乱到逐步形成条理,变成有序、有效率,这是明显的进步。参谋长叶秉甲是学炮兵出身,又长期搞炮兵研究和教学,有儒将的风度,考虑事情也较为缜密、周到,确乎是一个主持参谋工作的绝佳人选,颇合何向东之心。
叶秉甲眼看着事情少了,何向东对自己愈发信任了,乃大着胆子引来一人等在门外,自己先行进入何向东的办公室,见师长正在地图作业,遂站在一旁边等边看,看出点玄虚了,竟然入了迷,忘了外面还等着一个人。
何向东在地图上写画着,随口问:“湘皋兄,看出什么了?”
“嗯。”叶秉甲一时没有想好说辞,只是用手指在一条等高线上挪动,最后停留在标示出的炮位上,他也想好了,乃道:“把火炮放置在坡背,这个。”取了尺子量了三条等高线的距离,推算出山体的坡度后,摇头又道:“以德造榴弹炮最大仰角为40°,此处坡度为43°,不合适作为炮兵阵地。”
“对,确实如此。”何向东拉过一张白纸,用铅笔写画着说道:“此型105榴弹炮最大射程为6300公尺,而新型的75野炮发射榴弹时射程为7600公尺,故而,西洋陆军强国大多不看好榴弹炮而倾心于野炮和加农重炮,由此发展出来的是直射战法。我们底子薄、基础差、实力弱小,如果跟列强比拼直射炮火,数量上就拼不过,因此要独辟蹊径。德国榴弹炮给了我们一个选择,得以发展曲射战法,此炮并不完美,炮架结构决定其最大仰角为40°,无法打出本来应该更远的射程。45°射击仰角,我们必须设法突破兵器本身的限制而达成之。我估算,以45°仰角发射榴弹,此炮最大射程能达到7100公尺。办法是在阵地上下功夫。”
“阵地上下功夫?”叶秉甲满脑子都是闪烁的星星,他理解了又没有理解。
所谓理解是——何向东要增加火炮射击仰角到45°以上,把火炮纵向放列在5°的斜坡上就成。
不理解之处是——叶秉甲在日本学习炮兵的年代是1906年,当时日军炮兵联队普遍装备的是友坂75炮,属于架退炮向管退炮的过渡品,而今是管退炮全面替换架退炮的1910年代。架退炮和老式管退炮的脑子会想,斜坡上开炮,炮身怎么稳定?炮射击后座怎么回位?面前隔着障碍又怎么瞄准?如何观察目标?恢复射击姿态需要多长时间?这一切符合实战要求吗?
“这个,湘皋兄看一看。”何向东不想费口水去解释,对老炮兵来说,说一大通话不如给他图例、数据。
叶秉甲已经浑然忘记外面的人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