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最后一战(1/2)
契丹骑兵居高临下,宛如洪水从高地上决口而下。
唐军列阵于东,军容整肃,长矛大盾坚如磐石。
两军气势均到达顶点。
皮室军中冲出两百余重骑,人马俱披重甲,宛如铁甲凶兽,狰狞而狂暴,挟万钧雷霆之势轰向唐军大阵。
身体被长矛洞穿依旧不减其势,战马哀鸣着继续向前奔行,即便血肉和铁甲脱离了身体,也要在临死之前,刺出长矛挥出弯刀,撞出一团血花,为身后骑兵打开缺口。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争,唐军步卒经过血火淬炼,有无数重应对骑兵冲锋的办法。
缺口打开了就让出一条通道,无数长矛向通道内攒刺。
很快,冲入缺口的皮室精骑被刺成肉泥。
即便冲破前阵,也会被中阵神羽军的床弩钉在地上。
缺口变成了陷阱。
在大唐国力面前,契丹人那一套还不够看。
骑兵对步军大阵的优势除了机动力就是心理震慑。
高头大马狂奔而来,胆怯者瞬间崩溃。
唐军倒下一片,但皮室骑兵亦损失惨重。
阿保机调整策略,领骑兵向东迂回,从侧面骑射击之。
唐军从容调转阵列,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仿佛两头猛兽在猛烈的撕扯之后,又变会试探、对峙状态。
在如山脉般连绵的唐军大阵面前,阿保机始终撕不开缺口。
他们不动,唐军中军大阵动了,神羽军万箭齐发,落入骑兵群中。
皮室骑兵不可能全都是甲骑,契丹也没那个国力。
当年王仙芝闹起来,僖宗授高骈五百套骑兵甲具。
当然,大唐经过庞勋之乱,江淮糜烂,到了僖宗,也基本油尽灯枯了。
契丹军中更多的是骑兵铁甲,战马无甲。
只要射中战马,骑兵就废了。
第一轮箭雨收获颇丰,倒下三百多骑。
不过阿保机迅速做出反应,忽远忽近,毕竟掌握着机动,神羽军的远程打击收效甚微。
李晔望着时而游走时而狂奔的皮室骑兵,仿佛风云一般在东面的旷野中时聚时散。
留给阿保机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一旦高行周的骑兵从长春州赶来,封住后路,阿保机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其实在龙泉府被郭崇韬攻下之后,这场地缘大战就已经结束了。
此时的契丹还没有经过韩延徽的改、革,阿保机有心唐化,也只是学了皮毛,其内部仍旧是本族游牧加汉民奴隶的架构。
所以如今的契丹不要说跟大唐争锋,就算是三百年前的高句丽也比不上。
“朕今日必败契丹于此!”望着血肉横飞的战场,李晔心中热血澎湃。
不止是李晔,战场上的唐军将士也是斗志高昂。
重振大唐,首在重振人心。
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人心就是最大的力量。
隋炀帝征高句丽,百姓逃散,士卒青壮宁愿断腕残疾以躲避兵役徭役,山东高唱无向辽东浪死歌。
太宗征高句丽,募十得百,募百得千,河北勇士自愿以私装从军,“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
李晔不敢跟太宗比,但怎么也比隋炀帝强吧?
阿保机迟迟打不开局面,所谓的皮室精骑也不过如此。
扶余城上,银枪效节都已经登上城墙,正在与契丹军争夺城墙,杨师厚的招讨大旗抵在西城门之下,激烈士卒。
耶律护之正在做着最后的抵抗。
李晔身边的耶律羽之满脸悲怆,似乎在为契丹人的未来而担忧。
从选择跟李晔的大唐争锋起,契丹人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
当年的突厥、薛延陀、回鹘何其强盛,还不是在中土的刀矛下分崩离析?
这个时代,只占据辽东一隅之地的契丹,也远没有突厥、薛延陀、回鹘强大。
就在此时,扶余城城门在冲车的撞击下轰然倒塌。
唐军已经发出胜利的呼喊。
不过耶律护之仍不愿放弃,各族青壮被契丹甲士驱赶出来,无头苍蝇一般冲出,契丹甲士随后进击。
人命铺开了一条血路。
更惨烈的厮杀随之而来。
如果契丹在马上打不过唐军,在地上更打不过。
杨师厚的银枪效节军如同熊罴,撕下一片片契丹人的血肉。
契丹人不可谓不英勇,能在潢水两畔崛起,扫平一个个的对手走到今天,也绝非弱者。
有能耐与大唐拔刀相对,已经说明他们的不凡。
不过这个时代不属于他们。
当一个完整的中土帝国站起来之后,周边族群的命运便已注定,敌人们必将颤抖。
此时的中土还未走入大宋的歧途当中。
此时的大唐,还保有秦汉隋唐的勇武之风。
其实即便是大宋,战力并不差,只是上层建筑太过腐朽无能。
除了赵大,宁无一人是英雄!
扶余城中的契丹士卒纷纷杀出,试图与东北面的阿保机汇合。
到了这一刻,耶律护之终于想清楚了。
可惜太晚了。
李晔为他们打造的枷锁已经套牢了他们的脖子。
银枪效节军死死咬住耶律护之,不给他们任何机会。
此时的扶余城在谁手中已经没有意义了。
消灭契丹人的有生力量才是此战的终极意义。
阿保机似乎也看出了唐军的企图,不在冲击步军大阵,转而向北与耶律护之汇合。
战场上开始混乱起来。
杨师厚令旗招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