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抵达潼关(1/2)
长安三万大军动了起来,两万人跟随李晔去潼关,一万人跟拓跋云归去同州。
辅军将长安的辎重不断送往前线。
李晔不知道朱温主攻何处,但他相信只要自己的旗号出现在潼关,朱温就会闻着血腥味跟来。
有李克用在隰州牵制,朱温也不敢把全部兵力压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都想当那只黄雀。
李晔不相信朱温露出疲态之后,李克用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所以理性的分析之后,李晔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糟。
只要打疼梁军前锋,或者守住潼关,他就不敢放手施为。
“末将李筠拜见陛下!”多日不见,李筠显得更加干练了,眼底隐藏着一股火气。
“不必多礼。”见到了李筠,李晔心情好了很多。
潼关在这几个月里一直被他加固,关中到处堆积石头、擂木、火油。
南北两山的山道,也被他在险要之处筑起城防,哨兵往来巡逻。
关前密布大大小小的深坑,攻城器械上不来。
以李晔半瓶水的水准来看,在这个没有炸药炮弹飞机的时代,梁军根本不可能打下来。
斥候不断将梁军各部的动向汇报上来。
李思安统兵两万进蒲州,与同州隔河相望,牛存节统兵三万往潼关而来,朱温五万大军坐镇河中府,张存敬继续守绛州。
得到线报,李晔第一时间撤回虢州的李效奇。
如今的情况,虢州只能放弃。
“李思安每逢大战,都领锐兵百人冲锋陷阵,当年生擒秦宗权大将柳行实,勇猛无畏,朱全忠用之为踏白将。牛存节原为宣武小将,后与秦宗权大战,力战有功,被朱全忠赏识,用为大将。”薛广衡将两人大致情报说了出来。
李筠笑道:“朱温以牛存节攻潼关,无异于自寻死路!”
“末将请命先去会一会这个牛存节!”高行周更是按捺不住。
堂中诸将,也就杨师厚本分一些,没有口出狂言,不过看他神情,也是跃跃欲试,不过他在诸将中辈分不高,所以没有贸然说话。
除了杨师厚,禁卫军中还有一些新起的都头和副指挥使,都是按照历次作战的军功提拔起来的。
韩非子曾有言: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起于卒伍。
遍观梁军和晋军之中,也有很多是从底层提拔出来大将。
唐末乱世,擅长玩刀子的天赋异禀者大有人在。
韩愈不是说过了吗?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关键看唐廷有没有健康的机制提拔起这些人。
听到是牛存节带兵前来,李晔心中稍安,他最怕的朱温一上来,直接王炸,把梁军中的猛人都弄上来,那自己不死也脱层皮。
以战争学习战争,没有什么天生的强军,只有百战雄师,强军都是从战场上磨出来的。
牛存节的大军还没有来,朱温的使者先来了。
“关中疲敝,梁王请陛下驾幸洛阳,可免两军干戈!”
李晔知道朱温爱玩劝降的把戏,故意让使者在众将之前说话。
果然如李晔所料,将领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大胆贼子!”
今日的唐廷已不是往日的唐廷,在李晔的经营下,不再是一具空壳子,而是一颗茁壮成长的幼苗。
今日的李晔也不是历史上昭宗,面对四方刀兵,束手无策。
只有握紧刀子才能不怕刀子。
李晔因为看多了后世五花八门的史书,对朱温总有种莫名的恐惧。
但手下将领没有这种恐惧,在他们眼里,朱温只是一方藩镇,不管他多强大,在名义上要矮唐廷半头。
高行周当下拔出横刀,冷笑道:“陛下何不砍了此贼的脑袋送还朱全忠?”
看这使者的样子,明显是梁军出身,面无惧色,冷眼看着高行周。
越是不怕死的人,越是受人敬重。
好歹李晔也算场面人,搞太难看也不好,“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回去通报朱全忠,朕在长安为他准备了牢笼。”
对皇帝,使者还算尊敬,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与朱温对战,李晔心中莫名升起一种历史使命感。
两日之后,牛存节大军屯于潼关之下。
一支军队战力如何,从其流露出来的气象就可以看出。
梁军旌旗招展,三军肃然,没有冒然进攻,而是立下营寨,一副稳扎稳打的样子。
李晔之前见过李罕之军,也见过李茂贞军,比之面前的梁军,却是大大不如,梁军清一色暗红色盔甲,整个营盘看起来像是一股燃烧的火焰,不时有斥候往来奔出,还有插着令旗的小队在营内巡查。
梁军士卒没有任何大战前的不安,仿佛家常便饭一样各行其事。
反观潼关上的己方士卒,惊慌不安者有之,镇定自若者有之,跃跃欲试者有之。
当然,表面的东西不能说明太多,只是一个参考因素。
凭心而论,唐末乱世,朱温是最有资格得到天下的霸主。
其崛起的过程,全是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雄才大略自不用多说。
至于他的一些特殊癖好,这个时期的朱温还没有显露出来。
接下来两日,牛存节并未着急进攻,而是耐心等待着什么。
他不急着进攻,李晔求之不得,巴不得这样耗下去,看谁先扛不住。
蒲阪传来的消息,周云翼已经跟李思安接上了,鉴于李思安来势汹汹,周云翼撤回黄河东岸营寨。
王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