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9章 一团烟雾状的血管(1/3)
第899章 一团烟雾状的血管
欧洲脊柱外科年会在一片惊讶声中闭幕,这次的年会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惊喜,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悬念。
以往任何一届年会都不会让大家这么依依不舍,即使闭幕,大家还久久不愿离去。
欧洲第一个使用精确骨骺阻滞技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患者究竟能不能成功矫形。
因为这个患儿的脊柱侧弯程度实在太严重,而精确骨骺阻滞技术的手术实在太微创,太简单,这不得不让六千多名脊柱外科医生怀疑其效果。
整个手术的操作非常容易,在c臂机或导航系统的监视下,往椎骨几个预定的点植入绿豆大小的阻滞器,术后第二天患儿就活蹦乱跳。
这能行吗?
所有参会的医生从第一台演示手术可以看出,宋子墨的手术水平极高,几乎可以超过在场的所有医生。
这只是一个助手,那杨教授的手术水平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这成为大会的一个悬念。
这些医生只知道杨平曾经创造一个奇迹:在几个月之内发表13篇s论文。
可是从来没有见过他做手术,他的手术水平究竟高到什么程度?很多人都想亲眼目睹杨平主刀手术。
大会的第二个悬念是杨平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杨平发表在医学网站上的论文里面提到,不仅已经发现空间导向基因,而且利用空间导向基因已经培育出一块完整的肌肉。
如果这是真的,这将是一个超级重量级的科研成果,人类将首次实现体外克隆器官,而且不依赖胚胎技术。
带着这些疑问,大家依依不舍地结束会议。
欧洲脊柱外科年会闭会之后,宋子墨和徐志良还真有任务,那就是在奥古斯特的陪同下对欧洲医学进行考察,考察对象包括医院、医科大学和医学实验室,这样可以开拓视野,取长补短。
其中曼因斯坦教授对宋子墨和徐志良发出隆重的邀请,邀请他们参观自己的实验室,并希望与三博医院建立密切的学术合作。
当然曼因斯坦教授还没有说,他想复制杨平的实验,而且想做杨平的诺奖推荐人,能够让曼因斯坦认为是天才的人恐怕只有杨平。
天才只有和天才才有共同语言,所以曼因斯坦想与杨平成为朋友。
封闭使人退步,开放使人进步,这一点杨平还是很重视,再厉害也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
难得出去一趟,所以杨平让宋子墨和徐志良在欧洲多待几天,多与同行进行交流,开拓自己的视野。
同时也借助这个机会培养张林小五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宋子墨和徐志良是他们的上级医师,如果宋子墨和徐志良两个在科室,小五张林始终会在心理上独立不起来。
听到这个消息,张林和小五十分高兴,他们可以继续多做几天上级医生,多做几台手术,毕竟做上级医师的感觉是很爽的。…
张林和小五平时吊儿郎当,关键时候没有掉链子,虽然每天只能做三四台手术,但终归可以主刀手术,虽然算不上完美,但也合格,能让人放心。
他们极高难度的手术暂时做不了,但是绝大多数的手术他们可以稳稳当当地拿下,也算是勉强能够撑起科室的门户。
可惜的是,张林小五只能两个人同时上台才能主刀手术,否则分开主刀手术,一天也能做六到八台,那效率就高很多。
好在外科研究所急诊手术不多,大多是择期手术,可以让他们慢慢做。
从张林小五主刀手术的情况,杨平觉得自己对团队医生的培养方法是正确的,能保证每个人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
一个团队不能只靠一两个人支撑,每个团队成员要能够得到自由发展,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
在孙院长的帮助下,包玉楼终于跟杨平见面,他还是在为儿子手术的事情操劳。
杨平已经答应为包俊豪做手术,但是一直没有确定手术的具体时间。这次包玉楼就是为这事而来,本来他可以不用每次亲自出面,但是事情特殊,为了表达足够的诚意,包玉楼不管多忙,每次都是亲自来三博医院。
今天张林小五的手术速度稍微快点,七点多就结束,杨平刚做完手术从手术室出来,碰到孙院长陪同的包玉楼,他没有带随从,身后跟着的是包太太和包俊豪,看到杨平从手术室出来,包玉楼立刻迎上来与杨平握手。
“杨教授,您好,你这么忙还还打扰您。”包玉楼表现得非常谦卑,完全不像一个大老板。
“没关系,你说吧,什么事情?”杨平直来直去。
包玉楼脸上略显尴尬之色:“杨教授,我这次是特意带家人一起来感谢你,非常感激杨教授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安排时间给俊豪主刀手术,不知道杨教授什么什么时间方便,我和俊豪一切听从杨教授的安排。”
哦,杨平想起来,忘记答应包玉楼做手术的事情,所以答应之后也就没有下文。
这让包玉楼十分着急,他生怕夜长梦多,在孙院长的帮助下,他这次是来打探一下具体的手术时间。
“杨教授这段时间很忙,不过他会尽量抽空,伱们放心吧。”孙院长在一旁帮包玉楼说话。
杨平想了想说:“下个星期吧,下个星期一过来住院,星期二做手术,星期一早点过来,8:30准时到科室,找值班医生开住院单,注意要空腹,不能吃早餐。”
终于确定儿子做手术的具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