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章 不在一个维度(1/3)
梁教授仔细询问病史,亲自给病人查体,觉得没什么问题才放心。/p
这是他多年的习惯,科里的疑难病例,他必须亲自过手。/p
他的手术,术前必须亲自问病史和查体。/p
就凭一张影像图片,连病人的面都没见就上台开刀,这种事他是做不出来的。/p
查完体,梁教授将叩诊锤收入白大褂的口袋中,说:“景先生,你这手术工程有点大,我们要好好准备,不要着急。”/p
景云松盘腿坐在病床上:“不着急,你们慢慢研究,我把整个大中国的一流医院都打一遍卡,想来想去,还是来这里比较可靠。”/p
梁教授拍拍他的肩膀:“安心休息,排好手术我们就通知你,一般在周一,我们一定会尽全力。”/p
“辛苦辛苦,我等你们消息。”景云松全程轻松,不惧几十个医生大查房的大场面。/p
因为医生人数太多,有些医生根本挤不进病房,聚集在病房门口,竖起耳朵听里面的对话。/p
看完病人,几十個医生又呼啦啦地从病房到医生办公室,非常有气势。/p
其实作为教授级的医生,最高光的时刻就是两个,一是带着整个科室进行大查房,二是开学术会时在台上演讲,这也是年轻医生追求的人生目标。/p
回到医生办公室,梁教授坐下来,细细思考这个手术还有没有漏洞。/p
术前的准备已经十分充分,3d打印的脊柱假体也设计得没什么缺陷,估计今天就能打印出来送去灭菌处理,血管外科的支援也已经确定,如果术中发现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确实受肿瘤侵犯,血管壁被破坏,缺乏正常完整的血管壁,提前置入人工血管,避免术中或术后大血管撕裂。/p
胡国林教授做事四平八稳,尽量滴水不漏,作为协和骨科新一代主任,他给人谦和低调的感觉,仿佛没有什么耀眼的成绩,但是也完全挑不出任何毛病。/p
“止血你们打算怎么处理?三个椎骨的全椎骨切除,出血会比较多。”/p
梁教授突然问道。/p
这么基础的工作,胡国林教授肯定准备充分,他沉着地说:/p
“对于术中的出血,我们有充分的预估,除了常规备血之外,我们还从三方面着手完善准备,有肿瘤血管造影图像做参考,我们会逐一结扎肿瘤的供血血管;术前也已经请介入科提前做过肿瘤主要供血血管的栓塞;术中必要时主动脉或下腔静脉进行临时限时阻断。”/p
梁教授追问:“请介入科栓塞,有没有考虑到肿瘤的供血血管与脊髓供血血管存在共用的可能,一旦栓塞,引起脊髓缺血损伤,导致截瘫和大小便shī_jìn?”/p
胡教授也是有考虑的:“术前的肿瘤血管造影时,已经对供血血管进行仔细甄别。”/p
听完胡教授的话,梁教授满意地点头,这台手术胡教授确实做到了滴水不漏。/p
杨平也感受到协和的严谨,对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对待。/p
梁教授总觉得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将手术过程在心里梳理一遍,发现还有一个步骤不够完美:用线锯进行椎弓根切断时,因为肿瘤已经包埋椎弓根,线锯置入时难免损伤肿瘤,导致瘤细胞外泄,造成播散的风险。/p
胡教授到此采取了必要防范措施,利用特制导向器械进行贴骨穿刺,引导线锯贴骨置入到椎弓根下面,这样对肿瘤瘤体损伤降到最低,这已经算是最佳方案。/p
因为就算有导向器进行贴骨穿刺,也存在肿瘤播散风险。/p
穿刺操作最完美的境界,穿刺时从肿瘤假膜与椎弓根骨质之间穿过,引导线锯从肿瘤假膜与椎弓根骨质之间置入,但是肿瘤紧贴椎弓根,线锯在往复拉动时,势必损伤紧贴的肿瘤假膜,造成瘤体细胞外泄,污染术区,违背肿瘤手术的无瘤技术原则。/p
梁教授也暂时想不到更好的替代方案,当然,如果能够将肿瘤从椎弓根上带着骨膜一起剥离下来,然后再植入线锯,那样更完美。/p
但是这种操作只是理论上存在,手术实践中不可能做到,而且容易分离时破损,这样播散的风险更大。/p
梁教授觉得胡教授的处理已经是极限,于是问旁边的杨平:“这个病例你怎么看?尤其预防肿瘤播散,有什么好方法。”/p
这个病例协和的处理非常周到细致,本来全国就没有几家医院能够完成这种复杂手术,一次性切除三个完整的椎体和复杂的脊索瘤,这可是脊柱肿瘤手术中皇冠明珠级别的。/p
要是哪家医院完成这样手术,可以上宣传个几年都没问题,而且每次学术会,将这种案例去跟同行分享,一定会收获无数的尊敬。/p
要说还有没到位的,就是切断椎弓根这一步,经过有特殊导向器进行贴骨引导,还是会穿破肿瘤,导致播散风险。/p
杨平坦率地说:“手术计划非常周密,几乎没有漏洞,就是置入线锯这一步,我觉得最好先将椎弓根和椎间孔这里的肿瘤完整剥离,剥离时带着肿瘤的假膜和骨膜一起剥离,甚至可以带着一点骨皮质一起剥离,全程不能破膜。”/p
“将肿瘤分离后,操作空间就宽裕很多,然后再置入线锯,这样可以大胆的锯断椎弓根,线锯不会紧贴肿瘤,导致摩擦或切割损伤,无需担心肿瘤播散风险。”/p
将椎弓根和椎间孔部位的肿瘤提前分离,还带骨膜,梁教授也想过,但是操作难度太大,没有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