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这官可大(1/2)
二月进入下旬,京察的结果便相继而出,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但是,到了这时候,满京官员最关注的已不再是这一结果,而是后续。是啊,本来大家着紧京察就不是因为那一份考评结果,而是在于之后的朝廷的赏罚,优者升迁,劣者降贬,也让官场和民间多了几分谈资。
而在户部衙门里,现在大家谈得最多的自然就是李凌接下来会得到朝廷的如何升赏了。虽然有人会因为他上中的考评而心生嫉妒或说些怪话,但大家也不得不承认,这都是他自身能力的体现。
因为换了谁当上这个清吏司滇南主事都不可能比他做得更好了,那几十万两放入国库的税银就是最好的体现。甚至很多人都得承认,要换了自己,遇到需要上缴三十多万两银子的任务早就抓了瞎,此时就该得个下等的考评,然后黯然夺官被贬斥外地了。
可有些叫人意外的是,接下来数日,其他官员都有升降,唯独李凌,却依旧不见吏部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安排,就好像大家都把这个今年京察中考评最高的官员给忘了似的。
只有极少数部堂级的高官,才会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对于李凌,陛下早有重要安排,而现在所以一直没做最后决定,是因为政事堂那边还在作着最后的遴选,考虑到底该把他放到哪里才好呢。
这一日临近中午,皇帝和政事堂几名要臣把亟需处理的政务都安排妥当后,孙雍又提及了此事:“陆卿,这都过去好几日了,李凌的安排可有定论了吗?”
陆缜听得这话赶紧上前一步,回道:“陛下,臣这段日子与相关官员也商量数回,以为有几处县城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各自又有些不足处,所以还想要再作斟酌。”
“哦?你选定的是哪几处,现在说出来,也让大家一起帮着参详嘛。”皇帝精神一振,笑着吩咐道。
“臣遵旨。一开始,城想的是临安府下的萧山县,那儿离临安就近,又是江南重地,若李凌在那边,总能有所作为。”
“不错。”皇帝点头认可,但随即又好奇道,“这边又有何不足呢?”
“就因为这萧山县过于贴近临安了,本就是江南官府最重视的地方,臣等觉着即便是罗天教贼人都不会选择在那儿汇聚。”
“倒也在理,如此看来,金陵府下的诸多县城也不合适了?”皇帝点头之余,还来了个举一反三。
“陛下圣明,臣等也是这么考虑,而如此一来,可选的范围就少了许多。浙省的山阴等地本来倒是不错的选择,但随后也有人提到,该区域山少水浅,一马平川,真要是闹出动静,官府必然能在短时间里平乱,想必那些贼人多年作乱,也早看出不足,不会把更多人马投放在那边。”
皇帝又深以为然地点头,同时眉头也深深地皱了起来,照他这么一说,想要挑出个妥当的地方来安排李凌前往可真不容易了。因为这哪是安排可信的臣下去地方任官啊,分明就是预判那些贼人会在哪里起事了。
陆缜也明白皇帝的烦恼,便又说道:“经臣等反复思考,便有了三处备选。其一是浙省的金华丽水等城,那边离着临安有些距离,不被官府所重视,又多崇山峻岭,有时一场大雨,还可能断了官道交通,最是适合那些贼人在当地闹事了。”
皇帝皱了下眉头:“那两地兵备本就不足,和他们之前的阴谋可无必然联系啊。”
“陛下所言甚是,所以臣就想到了第二处,扬州一带的某处县城。只不过那边固然重要,还是漕河所经之重地,但也正因如此,守备兵力也是最多的,他们未必有胆子敢在那边闹事。
“至于这第三处,就是松江府下的华亭县了。”
当今皇帝固然励精图治,即便这个岁数了也未有荒废朝政,可是当陆缜提到这个小县城的名称时,他还是感到了一阵陌生。这座小城固然有所听闻,但对他来说,却没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了。所以在沉默片刻后,他又问了一句:“那华亭县有何特殊?”
“这华亭县乃是松江府下一座不起眼的小县城,但因靠海,倒是有些商贸生意,如此才发展成一座中等县城。而它所处位置正在江南北边,是直通中原的关键之所,若真有变,其影响自然不小。但因为平时不被官府重视,当地守备力量却是薄弱得很。”
那不和金华等地有些相似了吗?皇帝刚想问这么一句,陆缜又补充道:“而相比于浙地几处,这华亭因为海上贸易的关系,府库囤积却是颇为丰盛,一旦真为贼人所得,必然让他们实力大增。
“陛下,其实这些都还不是最关键的,最要紧的一点在于,两年前,华亭县令突然在任上暴毙,直到今日尚未查明真相……”
“还有这等事情?”皇帝脸色立刻就是一阴,“当地官府都在做什么?还有刑部等衙门,都不曾派人查办吗?”
“陛下息怒,此事实在蹊跷得很,无论是当地官员,还是朝廷派出的专员,都只查到那前任的华亭县令是被蛇毒所害,但据当地许多人所言,这是意外,并无人为迹象,所以最终不了了之……
“不过臣在翻阅过相关卷宗后,依旧觉着此事藏有蹊跷。而且更怪的是,如今的华亭县令却是当初的县丞直接提拔,他在当地已为官超过十年,这本身就不合本朝规矩!”
以大越的任官规矩,地方官都是三年一任,三任之后是必然要离开的。可这位继任的华亭县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