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守孝三年(1/4)
打击得一群冯家子弟心口瓦凉瓦凉,这话一出去,冯家自认聪慧过人的小姑娘们来了几个,被冯昭弄了几个脑筋急转弯的题,全都杀羽而归,更有的一道考题琢磨几年也不知道答案。
冯昭终于将《花鸟图》绘完了,上头的鸟儿栩栩如生,住在山野好处极多,便是能观察牛羊、麻雀、黄鹂等,绘出的花鸟亦多了一份活泼与灵性。
冯昭搁了笔,用两块镇纸压住花纸。
碧心移到案前,细细的端祥着:“夫人这对黄鹂绘得不错,活灵活现的,不愧夫人绘了一整天。”
冯昭起身走到水井前,从桶里浇水洗手,“我师父和余生师侄下山云游去了。”
她看着山野的美景,这里的果林是她张罗种植的,尤其是陵墓那一片,是她带着大家一起种的,而今这整个婆媳山风景迷人。
“夫人,陶余庵建好了,这是静修女尼的名单,你看看她们中间谁做主持师太好?”
冯昭一年前在婆媳山建了一座尼姑庵,本无此念,是听陶嬷嬷说,冯氏族里有个姑娘,嫁到婆家六年不生,因至死不同意丈夫纳妾,被休回来了。冯昭让青丝把过脉,说这姑娘有娘胎带来的寒症,无法治愈,不能生。
娘家兄嫂容不得,好几次快要被逼得没活路。
冯昭就想到了建尼姑庵,若是娘家容不得的姑娘,可以在庵里待发修行,静待机缘,除非自愿,任何人不得逼人剃度,且必须得看破红尘的人才能在陶余庵出家。
陶余庵早被冯家人看成是他们自己的家庵、家庙,他们自然乐意建,而且出钱的人是冯昭。
就像冯家建了一座极是体面的族学,不仅有男子的族学,还有女族学,但凡年满六岁的冯家本家男女,都可以免费入学。
女学都教最基本的东西:读书识字,写信、看账簿,指点女红刺绣、厨艺,若是学得好了,便可以考皇城女院。
女学分为甲、乙、丙sān_jí,每一级根据人数可分一个班或两个班,又甲一班、甲二班,甲为最高等。
丙班为蒙学,要晋乙班必须考试,合格了才能晋为乙班,以此类推。
光是冯家族学,冯昭又花了一笔银子,她原不介意,且也是支持的,便是太原冯家的祖祠亦花了几千两银子修缮,说是修缮,其实就是在原来的基础进行了重建,这次用的木料、石料、砖瓦都挑了最结实耐用的。
不仅如此,冯昭还为族人们添置了祭田、族田,不是几百亩,而是足有一万亩,分散在太原各县的分支,也或多或少都给予添置,还允他们的子弟来太原府冯氏族学读书,免费安排住宿,自己管吃喝。
冯昭道:“陶余庵的住持师太,最后是精通佛理,若天龙寺大师有进士之才,我希望她有举人之才。”
冯崇武道:“静玄师太,是天龙寺大师推荐的,在肃州一带颇有美名,若是定了,她会带着她的三个女弟子过来。”
“既是天龙寺大师举荐,那就她了。我祖母、母亲的安魂灯就改在陶余庵常年点头,每逢初一、十五,就令庵中的冯氏女到坟上祭拜烧香。这座山上亦垦了几十亩田,还有满山的果园、花园,亦都归陶余庵。”
这静玄师太得了师兄的信,早早就带了三个弟子来了太原府,名动天下的晋国夫人是一代奇女子,能在她母亲的山上建尼姑庵,她们也愿意来,一来有人庇护,二来听师兄说那山上风景被晋国夫人打理得极好。
冯昭又道:“两个冯氏女,在我回皇城后,让她们上山住,真的看破红尘,才能出家为尼,没看破,便在这院里住着,不必住在娘家看兄嫂脸色。”
冯崇武也看中挑一个精通佛理的师太,默了片刻,道:“还有一事,禄国夫人、誉国夫人的碑文,夫人可定下了。誉国夫人的三年忌就要到了。”
“我令人移了一块大石头在陵墓那边,我已令师父出手,在那上头刻一句话:天下欠你一个公道,冯家欠你一生幸福。”
不要碑文,只得这一句,这怎么可以。
冯崇强道:“夫人,这一句不妥罢。”
“那就刻,‘生的委屈,活得伟大!’”
怎么听着如此令人弊屈呢。
冯昭定定心神,“冯家欠祖母、母亲一生幸福,这是真,也是我的肺腹之言。我祖父,与高祖皇帝亦友亦手足,皇城一役,为了救高祖,以身挡箭,他可曾想过,我父年幼,祖母年轻,他若一死,让他们寡母孤儿如何过?
再有我父亲,他这一生,对得起天下,对得起皇家,他对不住家人,更对不住我母亲。
大男儿建功立业,可他们不知道,对于女子来说,求的只是一份平安,一家团圆。
我祖母一生,行善积德,哪里有灾,就捐银捐粮,可最后,她是被高祖皇逼死的?”
冯崇武惊了一下,神色慌张。
这山野没有通政卫的人,第一年还有一些人在这周围打探,第二年亦偶尔身影,到了如今,他们都知道冯昭是真心替母亲结庐守孝,便都退去了。
冯昭自己不知道,是通政司的人以为碧心与青丝是他们的人,既然她身边有人就不再盯着。而皇帝下令收回耳目,则是感动冯昭的纯孝之心,步行从皇城回太原,没坐过一个时辰的马车,没骑过一回马,这得多有孝心才能做到。
冯崇强结结巴巴地道:“为……为什么?”
“为什么?因为我祖母希望能替女子说话,能让女子入仕,想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