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禅智上香(1/2)
这日一早起来,赵玖正在院中练剑,看见木桃出来,便停下走过来说,“刚才我同阿郎说了,今儿带你去禅智寺给你母亲上香。”
“啊?”木桃有些惊讶。
“除了婚前阿郎带我们去过一回,我们婚后还没有去给你母亲上香,禅智山中也十分凉快,正可以去避避暑气。”赵玖说完停了一下,又说道,“实话说,我是要去找一行有些事情。”
木桃听明白了,笑了一下,“那我去准备一下,不过一行如何又去禅智寺了?”
“他与大云寺的住持不合,便又去禅智寺了,禅智寺在城外,倒也清净。”赵玖说道。
“禅智寺的风光自然是好的,那一行为何起先不去那里?”木桃有些怀疑,难道那一行就是为了帮赵玖才来的。
“大云寺里有许多前朝的藏书,所以一行才从京城来扬州的。”赵玖笑道,“他是个书痴。”
“你们以前就很熟悉?你以前也在京城?”木桃问道。
“是的,我们在京城的时候就认识。”赵玖答道。
之前赵玖并没有说过他是从京城来,不过他既然是躲避追杀,应该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他又对似乎对朝局大事如此熟悉,木桃早应该想到的。
木桃歪着脑袋想了想说,“京城好玩吗?”
“还好吧,我觉得没有扬州城好玩。”赵玖笑道,“不过如果你想去看看,也许以后说服阿郎带你去。”
木桃虽然在扬州城里过得十分舒服,但一个来自未来的人,如何能不对大唐盛世那政治中心,万邦来朝的长安城有好奇心呢?
“对了,一行对你上次做的那纸牌很有兴趣,他自己也做了一副,自己跟自己玩。”赵玖笑道,“你要是去了,他肯定很高兴。”
“他不是个书痴吗?”木桃说。
“他还是个棋痴,玩痴,对一切好玩的东西都感兴趣。”赵玖说。
收拾准备好,两人便动身去禅智寺了,禅智寺在扬州城东,靠着运河边上,原是隋朝的行宫,后来就改为寺庙了。
给阿桃的母亲上完香,赵玖便带着木桃去找一行,一行独自住在寺后的一处院子里,正在专心致志地摆弄着一个石质圆盘,中间有一根竹棍,都没有注意到他们走到近前。
“这是日晷吗?”木桃好奇道。
“你居然认得日晷?。”赵玖惊讶道。
一行听见声音才抬头看到他们,“玖郎你看我做的这个,我在大云寺里找到了耿询的图纸,之前只说观测日晷和刻漏,是测天地正仪象的根本,可是却没有人能做出日晷。”
木桃有些惊讶,这个时代,居然还没有日晷,木桃一直以为这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计时工具,忽然木桃想到了什么。
一行和尚,僧一行,好像是在初中还是高中的哪个历史书旮旯角里,有学过中国古代最早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好像就是叫什么僧一行,当时还想还有姓僧的,却原来是和尚的意思。
木桃心跳忽然加快,赵玖见她脸有异色,问道,“你怎么了?”
“不过按照耿询说的做出来,这影子还是对不上,不知道到底哪里算错了。”一行说道。
木桃走到近前,她立刻发现一行的日晷摆放的方位不太对,她印象中博物馆里的日晷是斜放的,但她又又不敢直接说出来,便假装好奇地凑过来。
一行一边不停地调整日晷的方位,一边做着记录,他也注意到,要想让竹竿的影子与刻度一致,必须让日晷斜放。
“可能需要一个罗盘。”木桃说道。
一行顿时恍然,跑进屋里还真拿了一个罗盘出来,赵玖看两人居然专心致志研究起日晷来,也觉得有些好笑,只抱着手在一边看着。
不多久木桃已经热得受不了了,也跑到一边树荫下休息,一行也放弃了研究,走过来邀请两位进屋喝茶说话。
赵玖将想要煽动卢万石开孙家粮仓的事情说了一下,一行说道,“起先大云寺里还存着许多粮食,据说就是孙家的,在上次你们去之前,都运走了。”
“你知道运哪去了吗?”赵玖问道。
“这就不太清楚了。”一行想了想说道,“不过记得那段时间寺里来了一些荆州的香客。”
木桃听他们说话无聊,又出去研究那日晷,过了一会赵玖与一行出来,大概是已经谈好了,赵玖看着木桃无聊,便对她说,“我们去吃饭吧,吃完饭休息一下到太阳下去一些,禅智山上的风光十分好,我们一起去转转吧。”
一行去前面寺院里取斋饭,木桃与赵玖便在他屋里等着,只见屋里尽是书卷笔记,还有许多根本看不懂的梵文经卷,十分好奇,“这一行住在寺庙里,却又不像寻常僧人。”
“你若是在长安应该就听说过一行,他并不是幼年出家,当年已是才学满京城,许多人想要招揽他,他因为不想投奔武氏,只好剃度为僧,逃避俗务。”赵玖告诉她说。
木桃还是不解,“那他怎么能这么自由,想到哪个寺庙就到哪个寺庙?”
“一行十分聪慧,尤其擅道,“他也对佛法研究颇深,给寺院翻译经文,注释经卷,所以各处寺院都对他极好。”
“你们怎么会认识的?你也信佛吗?”木桃问道,转念一想他师父不是个道人吗?
“佛法我不太懂,不过我也对玄象之术略知一二。”赵玖笑道。
木桃正要问什么是玄象之术,听起来大概也是什么天文占星之类的,一行便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