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京汉线之战(八)战局变化(1/2)
第六十八章京汉线之战(八)
徐树铮的意思,打算借这个机会,扣一顶见死不救的帽子,夺了第四镇的兵权。曾毓隽当面没说,私下里反对。北洋军内部,也是斗的不亦乐乎。陈光远跟冯国璋的关系更近一些。
最后段祺瑞做出决断,放弃汉口,十一混成协北上信阳整补,以待再战。
电报出去后,段祺瑞又给北京的袁世凯发电报称:本欲守汉口,陈光远主张汉口难守,故准其守孝感。并以十一协北上信阳,先破北面之敌。
袁世凯这一天过的很闹心,昨夜恶梦醒来,时间上一对,居然是安徽革命军发起攻击的时间。方剑雄悍然发动战役,这在袁世凯看来完全难以想象。首先是南北议和已经在上海开始,其次英国人明晃晃的威胁摆在那的。最后,以安徽军的实力,能打的过北洋军数万大军?
最后一条,方剑雄心里也没底,但是这一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打不行。不打这一仗,方剑雄的话语权就被人夺的干净,这个绝对不能忍。
袁世凯想不明白归想不明白,事情发生了就得正面应对。以前都是他的北洋军主动去打别人,现在轮到自己挨打,这个滋味不太好受。
一干政治军事幕僚很快汇聚一堂,除了南下协助唐绍仪和谈的杨士琦,其他人都到齐了。此前方剑雄放话要打,还真的没人当真。方剑雄好像得罪了英国人的时候,这里大多数人的意见,方剑雄死期不远也。
讨论了一天,一干幕僚拿出一番建议,大致为三点。第一,立足于在战场上打败安徽军。这是根本。第二,加紧与南京、上海方面的联系,要求他们孤立方剑雄,以维护和谈大局。第三,加紧外交上的运动,借助英国人的手,断绝方剑雄可能存在的外援。
有这三条为底子,一干幕僚们觉得问题不大了,方剑雄这个愣头青,在劫难逃。
这个时代敢于挑衅北洋者。几乎结果都是可以注定。这,大概是这些人的共识。原因无他,一直以来。北洋不论政治经济军事,都是集全天下之人才物力。北洋军更是袁世凯多年苦心经营的产物。十一混成协的失败,在大家看来是轻敌造成的。倪嗣冲、姜桂题,这些老军阀一个比一个滑头,谁知道他们有没有正经的打仗?
袁世凯身边的幕僚。无一不是人精儿。正是因为太精明了,对人和事情看的太透了,方剑雄这样的另类,才让这些人精们判断上屡屡出错。
整个场面,有一个人始终没有发言表态。这个人就冯国璋,汉阳之败后。因受各界之压力,袁世凯在武汉战场做出了一些调整。结果给人看上去,冯国璋是因为吃了败仗才被调整的。还有一种说法。冯国璋跟袁世凯之间出现裂缝。
不管是哪种说法,冯国璋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一言不发,面色严峻,很自然的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
“华甫,怎么一直不说话?”袁世凯看着很轻松的样子。其实心里也不轻松。十一混成协之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大人。卑职一直在想着怎么才能在战场上堂堂正正打败方剑雄,可是我找不到一个太好的办法。总结汉阳之战,安徽军使用的战术,以及装备训练等等,综合实力已经在我北洋军之上。”冯国璋语出惊人,众人愕然。
别人说这话,肯定要被拉出去打个生活不能自理。冯国璋说这个,那就是另外一个兴致了。在场助诸位,要说军事,没人比的了冯国璋。有一个说法是,袁世凯编写的练兵手册,实际上是出自北洋三杰之手。而北洋三杰中,一直都有一个说法,冯国璋军事上是最强的。
“华甫此言当真?”袁世凯的表情变了变,身子也从安坐不动稍稍挺了挺。
“大人面前,哪敢说假话?”话音刚落,门外电报来了。段祺瑞发来的电报,袁世凯在杨度直接念给大家听。“弃汉口而守孝感,此不失为一策,职部已准。”听到这里的时候,袁世凯的不安的扭动了一下身子。
总算是把电报念完了,大致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安徽军攻势猛烈,混成十一协及协防的巡防营顶不住了。陈光远这个汉口指挥,又不不主张守汉口,而坚持守孝感。也就是说,段祺瑞不太能调动陈光远。
袁世凯再次问冯国璋:“华甫,你看如何?”
冯国璋不假思索便道:“收缩兵力为稳妥之策,如此一来,不论方逆如何狡诈,有千般诡计,皆难以奏效。加之有武胜关之险,方逆再想北上,基本无望。芝泉可集中兵力,解决北方南下之敌而无后顾之忧,避免了两面作战之困境。”
这是从军事上来判断问题,袁世凯却始终没有表态,眯着眼睛,一道冷冷眼神似乎在游离状态。现场气氛发生了微妙的表情,人人脸上的轻松很自觉的收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再次来了一封电报,这一次是陈光远的电报,内容很简单:十一协防线被突破,汉口失守,巡防营几乎全军覆没,少数遁入租界。
冯国璋嗖的站起,大声道:“大人,方剑雄留学德国,手下还有蒋百里这等大才为参谋长。此人在芜湖苦心经营多年,所练之兵,放眼全国几无对手。朱经田(朱家宝)何等人物,也栽在他手里,可见此人所图甚大,心机深邃,万万不可等闲视之。”
袁世凯终于开了口,看了一眼冯国璋,慢慢道:“华甫,你走一趟信阳,把今天在这里说的这些,好好跟芝泉说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