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 愤青的任性(1/2)
不投降也是死?
不知火舞眨了眨大眼睛,狠狠的点了下小脑袋:“我明白了,吴哥!”
旁边的上官婉儿听到这个理由后,眼珠微微一转,轻笑一声不再言语。
这个方式似乎也不错,这个能代县知事确实罪有应得,如果他派人向唐军投降,唐军进城的时候绝不会这般混乱。
打仗嘛,死几个当官的总比死一群老百姓效果要好得多。
这件事宣扬出去,也让其他霓虹国的县知事明白,他们应该怎么做。
吴司寅这番作为自然是在今后逼迫那些地方主政官员主动出来站位。
要知道,一个地方主政官员亲自向入侵者投降,和无作为被破城是完全两个概念。
后者的情况完全可以归咎于入侵者太过强大,事后还有机会回到明治政府那面戴罪立功,洗心革面。
但前者相当于对所有人宣布老子是卖国贼,主动投靠了入侵者,只要明治政府还要脸,绝不会接受这种主动投降的地方官。
自然而然的,这种地方官吴司寅也可以勉强一用了。
能代县管理的区域和人口远不如秋田县,在出羽国秋田县才是第一大县,能代县只能算是附属县城。
所以能代县无论是县治衙门和县城大小都不如秋田县。
吴司寅在重重护卫下来到能代县县治衙门时,这里还有不少被燧发枪列兵看守的俘虏在清理地面的尸体和血迹。
地面上的尸体没有一个身穿明治新军军装,而且武器绝大多数都是刀剑长矛,即便有火器也是老旧的铁炮。
一种小口径的火绳枪。
德川幕府还没有掌权的战国时代,霓虹国连年战乱,先是出了一个织田信长,后来又诞生了一统霓虹国的丰臣秀吉,然后还在朝鲜半岛跟当时的明国打了一段时日。
因此,霓虹国有大量当时遗留的铁炮,铁炮可是丰臣秀吉一统霓虹国的战争利器!
火器这东西都是在战乱地区才会被发扬光大,满清刚入关的时候比末期的明国还要重视火器的发展,当时清军装备的红夷大炮质量已经达到明国的至高水准,鸟枪之类的火绳枪更是数不胜数。
那时候的清军就有专门使用火器的乌真超哈部队,跟明国前期的神机营差不多。
直到康熙时期,清国的火器仍然在向前发展,毕竟康熙那时候清国内部和外部都不安稳,战争不断。
火器真正被废掉其实是在乾隆时期,乾隆时期清国外敌和内乱差不多都平了,即便有也上不了台面,再加上乾隆跟当时远洋过来的英国外交使者进行了亲密接触,了解到西洋火器的威力。
人精一般的乾隆帝立马看到火器的强悍。
一个八旗战士从小训练成型需要十几年,一名汉人火枪兵只需要几个月就能熟练使用火枪射击,而且铅弹打在人身上,无论你是巴图鲁还是汉人农夫都一个下场。
八旗国族旗人才有多少,清国的汉民又有多少?
很简单的数学题,一旦火器得到普及和发展,民间必然会增加对火器的接受力,以清国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残暴方式,起义造反不会少。
乾隆帝担心今后汉民义军会大规模装备火器推翻清国统治,自然要封海封火器!
至于西洋人的威胁,在乾隆帝眼里,隔着万里之遥的红毛鬼是不可能威胁到清国统治的……
在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和编纂四库全书,其实都是乾隆帝加强旗人压迫汉人的方式,可以说康熙为清国200多年基业打下了基础,雍正乾隆则在这个基础上夯实了八旗统治的高楼,乾隆更是通过文字狱和废除火器,从精神和ròu_tǐ上把被压迫的汉人给玩残疾了……
要是后来西洋人将清国按在地上血虐,汉民根本不知道原来八旗天兵如此羸弱!
两次鸦片战争不光打断了旗人对洋人的傲气,同样也血淋淋的揭露了八旗天兵的虚弱本质。
若是没有外敌,乾隆的自废武功和文字狱精神囚牢其实是非常成功的对内奴役方式,清国旗人也是自古以来少数人统治多数民族最成功的案例。
只可惜,当时的乾隆万万想不到,西洋人真的能隔着万里海洋殴打自己的子孙!
总结而言,旗人是窝里斗的行家,对外的话只能算是菜鸟。
这个平行世界的历史和吴司寅上辈子的世界惊人的相似,甚至连清国衰败的方式都如出一辙。
自然而然的,在踏平霓虹国之后,吴司寅的既定目标里还有推翻满清旗人的‘战略规划’。
一个开了挂的愤青,就是这般任性!
什么政治外交策略,在吴司寅眼里还不如‘四大兵书’(骑马与砍杀、全面战争、红色警戒、帝国时代)来得有效。
兵不血刃拿下能代县后,吴司寅在血洗能代县知事全家后,再次收获了一波神秀点。
从出征开始算,前前后后吴司寅已经增加了15神秀点。
不过吴司寅并没有使用,整整85神秀点一直积攒着。
虽说战斗傀儡没有后勤压力,行军的地方只有有各种植被和水,就不会饿肚子。
甚至吴司寅曾亲自试验过,这些战斗傀儡还能直接引用海水!
海水里面的盐分反倒成了战斗傀儡躯体所需的养分,吴司寅不得不感叹战斗傀儡消化能力的强悍,都快赶得上虫族了……
即便如此,吴司寅也没有使用神秀点大肆召唤战斗傀儡的意思。
一来,吴司寅想要在作战时给敌人一个‘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